湖南事业单位面试模拟题:抗日神剧何时止?
【背景链接】
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就点评了当时的抗日神剧,摘抄如下:此前的某些电视剧还出现了“手撕鬼子”“化骨绵掌”等盖世武功,渲染尼姑与八路军干部暧昧的情感纠葛,甚至上演了一位少年用弹弓对抗鬼子的手枪并击穿鬼子身体的离奇桥段。“神剧”还制造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台词,如“我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残忍杀害了”“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手”等等。除了道具台词的荒唐错讹外,各式“神剧”,通常将抗战背景与偶像剧、言情剧甚至武侠剧进行嫁接,主要人物在抗日战场上开辟情场和秀场,以供剧作编织复杂、纠结、离奇的人物关系。把爱情当信仰,把谈情说爱当革命动力,几乎成为“神剧”的必备戏码。近日,抗日神剧现包子雷。只看第一集,观众就能体会到他们有多“传奇”。道具台词荒唐错讹缺乏严谨创作态度。第一集,红军准备成立淮北军区淮北便衣大队,于是办“比武大会”选拔队员。然后,一名叫马洛的队员出现了,自称“爆破王”,“爆破王”掏出了随身带的包子,给首长们每人送了一个;只见他拿起包子,咬了一口,随手一丢,竟然炸了!他研究的“尿液触发雷”,只要往里尿尿,十秒钟就能炸飞。“爆破王”还没秀完,他的箱子里还有好多种雷,天蝎雷,闪电雷……
【题目预测】
对于影视剧中屡屡出现的“抗日雷剧”,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从手撕鬼子到裤裆藏雷,抗日“神剧”一部比一部骇人。抗战剧娱乐化、庸俗化,甚至是低俗化,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上、趣味上的低俗问题,这涉及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些根本精神问题:我们这个民族怎么看待惨痛壮烈的历史,怎么看待我们的前人的流血牺牲。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表示,“70年就要过去了,我们总是讲有些东西离我们太近,我们写不好、写不透。现在抗战70年将要过去了,历史给了我们足够的距离,也应该给了我们足够的眼光和力量去透视这段历史。”
其实,从网络上关于抗战雷剧的讨论中不难发现,如果说抗战雷剧在几年前出现时满足了一些观众的猎奇心态,而如今,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批评和炒作,这种歪曲历史、制作粗糙的电视剧,则已经在更多人的玩笑声中,侥幸获得了另一种生存的可能性:舆论的喧嚣让这些雷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审丑”心态的助推下,抗战雷剧的收视率和点击率得以提高,这就使得一些片方和电视台在商业回报的刺激下“越战越勇”。
与此同时,在这些所谓“抗日题材”作品中,众多的抗日名将和英雄事迹反而难以进入编创者的创作视野,倒是痞子、土匪、小混混常常成为抗日主角,他们以戏谑、玩闹的情态和粗鄙、油滑的习气,用消解崇高的方式开启一段段“打怪兽”式的冒险游戏。这些所谓抗战故事罔顾历史真实,普遍缺乏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史料考证,对抗战时期的历史常识和时代特点进行想当然的臆断和编造。往轻了说是愚蠢无知,往重了说是解构历史,亵渎英灵。
对此,广电总局应该加强对抗日题材的剧作加强相应资质的审核,演员在接戏时也当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制片方在制作相应题材的节目剧时同样应当要实事求是,不该将民族的灾难史过度娱乐以搏人眼球,同时我们自身也该有选择的拒绝收看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公正,客观的看待这段屈辱的历史。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