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卫生考试-护理学重要考点分析——妇产科护理学相关知识
1.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2.大阴唇: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二)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胎儿娩出的通道;黏膜层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环绕子宫颈周围的部分称为穹窿,阴道后穹窿最深,其顶端为直肠子宫陷凹,为腹腔最低点,当盆腔内脏出血或积液时,可经后穹窿穿刺或引流,有重要意义。
2.子宫
(1)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呈倒置梨形的空腔器官,呈前倾前屈位。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狭窄部位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时长1cm,孕期逐渐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长7~10cm,成为产道的一部分。
(2)子宫韧带:①圆韧带: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②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正中位置;③主韧带:固定子宫颈,保证子宫不下垂;④宫骶韧带:将子宫向后上方牵引,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3)组织结构:子宫体由内到外依次为子宫内膜层、肌层、浆膜层。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子宫颈癌好发部位。
3.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伞部4部分。
4.卵巢:一对产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的性腺器官。
(三)邻近器官
(1)尿道:短且直,与阴道邻近,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膀胱位于耻骨联合和子宫之间。为防止妇科检查及手术中误伤膀胱,所以一般常规插尿管,排空膀胱。
(3)输尿管:于子宫颈旁约2cm处,在子宫动脉下方穿过,手术结扎子宫动脉时,易误伤下方输尿管。
(4)直肠:位于子宫与骶骨之间。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移行形成的陷凹,是立位和半卧位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部位,与阴道穹后部仅隔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腹膜腔的积液常积于此,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或引流。
(5)阑尾:阑尾下端有时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位置,所以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右侧附件及子宫。
(四)骨盆
1.骨盆:由骶骨、尾骨、左右2块髋骨组成,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分上、下两口。
2.骨盆平面:
(1)入口平面:真假骨盆的交界面,有4条径线,即入口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cm)、入口横径(正常值平均13cm)、入口斜径(左右各一,正常值平均12.75cm)。
(2)中骨盆平面:骨盆最窄平面,有2条径线,即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5cm)、横径(坐骨棘间径,正常值平均10cm)。
(3)出口平面:由2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的。有4条径线,即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5cm)、横径(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平均9cm)、前矢状径(正常值平均6cm)、后矢状径(正常值平均8.5cm)。若出口横径<9cm,需加测后矢状,若两径之和>15cm时胎儿也可经阴道娩出。
(五)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1.卵巢的功能: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黄体退化4个阶段。
(1)每一月经周期一般只有1个卵泡发育成熟。卵泡发育成熟的同时分泌雌激素。
(2)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3)卵泡排卵后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黄体寿命平均为14天,黄体萎缩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
(2)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子宫内膜的增生与修复。
(3)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其中月经周期的第25~28天为月经前期。
2.月经的周期性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卵巢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作用。
3.月经的临床表现: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伴出血。第1次月经称初潮,两次月经第1天之间的间隔天数为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月经持续流血天数称为月经期,一般为3~5天。一次月经的出血平均量约为50ml,超过80ml即为病理状态。月经血特征为暗红色、不凝。月经一般无特殊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