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医疗招聘-中医高频考点——中医刺灸法的分类
1.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于身体痩弱的患者,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对胸、胁、腰、背等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心脏扩大、肺气肿等患者更应注意。
3.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俞穴,以及三阴交、合谷等穴不宜针刺。对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则最好不要针刺。妊娠3个月以下者,不宜针刺下腹部腧穴;妊娠3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对一些通经活血、可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三阴交、合谷、至阴、昆仑等,在妊娠期间应予禁针,至阴穴即便用来纠正胎位,也不宜针刺,应用灸法。妇女适值行经期,一般不宜针刺,除非用来调经或治疗痛经。
4.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局部,不宜针刺。
5.对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病人,禁止针刺。
6.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的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常用灸法的分类及作用
【分类】1.艾灸:(1)艾炷灸: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
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2)艾条灸:悬起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实按灸
(3)温针灸
(4)温针器灸
2.其他灸法:(1)灯火灸
(2)天灸:蒜泥灸、细辛灸、白芥子灸。
【作用】1.温经散寒:治疗寒湿痹痛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
2.扶阳固脱:治疗中气不足、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带下、痰饮等。
3.消瘀散结: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4.引热下行:治疗某些热性病症,如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等实热证,以及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等虚热证。
5.防病保健: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可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