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湖南医疗招聘-中医学知识考点——血证的临床治疗要点

来源: 2019-08-04 23:31
凡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其可由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等多种原因所导致。其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1.“治吐血三要法”与“治血四法”:明代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的治吐血三要法。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对吐血治法的新发展,并带有补偏救弊的性质。应根据病情辨证地对待行血-止血、补肝-伐肝、降气-降火这三对治法。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治血四法。认为治疗血证时“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既与好血不相合,反与好血不相能……必亟为消除,以免后来诸患,故以消瘀为第二治法。止血消瘀之后,又恐血再潮动,则须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法。邪之所凑,其正必虚,去血既多,阴无有不虚者矣,阴者阳之守,阴虚则阳无所附,久且阳随而亡,故又以补虚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证之大纲。”止、消、宁、补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2.注意辨证与辨病的互参。由于中医内科的血证至少包括鼻血、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七个病证,西医学中也涉及多种疾病,尤其是一些危重疾病,在诊治过程中宜辨证论治的同时,与辨病相结合,以提高疗效。

3.鼻衄、尿血的用药特点。据临床观察,火热与瘀血是鼻出血的主要原因,祛瘀凉血是常用的治法。而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川牛膝、白茅根、仙鹤草等,可以起到引血归经、活血止血的作用。

4.大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吐血及便血)的现代治疗中,大黄、白芨、云南白药、三七、地榆等药常被选用。尤其是大黄,其疗效确切,安全无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具有多方面的止血作用。因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大黄常作为首选药物。可用粉剂,每次3~5g,每日4次,温水调服;或将大黄粉调成糊剂,冷藏,用量及次数同上。

5.患者临床表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可归人便血治疗,而尿液显微镜下见红细胞或隐血者可归入尿血论治。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