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湖南医疗招聘-药学备考考点——细菌耐药性

来源: 2019-07-07 11:06

细菌耐药性

又称抗药性,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以下四种:

1.获得耐药性: 在正常情况下对某种药物敏感的细菌群体中出现的耐药性,由染色体基因突变或耐药基因转移造成。

2.天然耐药性:由细菌染色体决定,代代相传的性状。

3.多重耐药:细菌同时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具有耐药性。

4.交叉耐药:细菌对某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也产生耐药。

发生的机理

1.产生灭活酶或修饰药物的化学结构,使之失去抗菌活性。

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耐药的菌株产生此酶,可特异的打开药物β-内酰胺环,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腺苷转移酶的作用,使抗菌药物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抗菌活性;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由质粒编码,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活性;甲基化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质粒产生,使50S亚基中的23SrRNA上的嘌呤甲基化,产生对红霉素的耐药性.

2.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

(1)改变细胞壁通透性,由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屏障作用,使其对一些结构互不相同的药物,产生非特异性低水平的耐药性,是改变细胞壁通透性来实现的.(2)主动外排机制,可因基因突变而提高耐药水平.

3.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链霉素耐药株的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上链霉素作用靶位P10蛋白质发生改变;利福平的耐药性是细菌RNA多聚酶的β亚基发生改变,使其与药物的结合力降低而耐药。由质粒介导的对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系细菌核蛋白体23S亚基的腺嘌呤甲基化,使药物不能与细菌结合所致。

4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无直接关系.抗菌药物的作用只是选择耐药菌株,淘汰敏感菌株.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