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湖南医疗招聘-中医学知识考点——内生“五邪”(一)

来源: 2019-07-19 23:10

 

内生五邪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病理变化。因为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外邪所致病的临床征象类似,故分别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一)风气内动

即是“内风”,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指在疾病过程中,或因阳盛,或因阴虚,或血虚,或热极伤及营血,以致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或筋脉失其濡养,从而出现动风的病理状态。故说:“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形成及表现,主要有如下五类:

1.肝阳化风

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而亢逆,或暴怒伤肝,肝气亢逆,或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继而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动无制,便亢而化风,形成肝风内动。轻则可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为口眼喎斜,重则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升,而见卒然仆倒,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2.热极生风

又称热甚动风,多由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其柔顺,阳热亢盛,则化而为风,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可见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并伴有高热,神昏,谵语等症。

3.阴虚风动

多因热病后期,阴津耗伤;或久病耗伤,津液及阴气亏虚所致。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阴气大伤,失其凉润柔和之能,则变生内风,即虚风内动。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症。并见低热起伏,舌光少津,脉细如丝等阴竭表现。

4.血虚生风

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虚无以荣络,则虚风内动。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5.血燥生风

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津枯血少,失润化燥,则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于是血燥而变生内风。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皮屑等症。

(二)寒从中生

又称“内寒”。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寒之邪弥漫积滞的病理状态。内生五邪形成,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阳气素虚,或久病伤阳,或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损伤阳气,累及脾肾,脾肾阳虚,温煦气化失职所致。

常见的表现:一是阳虚阴盛,阴盛则内寒自生,可见虚寒及血脉“收引”之症,如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或筋脉拘挛,肢节痹痛等。二是阳虚气衰,气化功能减退或失司,阳不化阴,代谢活动障碍或减退,从而导致阴寒性病理产物如水湿、痰饮等积聚或停滞。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