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湖南医疗卫生考试-药学考点——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来源: 2019-07-28 16:52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1.脂溶性和解离度

通常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且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消化道吸收部位的药物分子型比例是由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的pKa决定的。

通常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几乎完全不解离,故有较好的吸收;弱碱类药物在胃液中解离程度高,吸收差。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情况与胃相反,碱性药物吸收较好,酸性药物吸收较差。pKa>3.0的酸及pKa<7.8的碱容易吸收,在这些限度以外的酸及碱的吸收都相应地迅速下降。

虽然亲脂性药物容易吸收,但并不是亲脂性越强吸收越好,脂水分配系数过大的非极性物质则不易被胃肠吸收。

2.溶出速度

固体药物制剂必须经崩解,药物溶解释放后才可能被吸收。崩解度只能反映片剂等的崩解快慢,而不能反映固体制剂崩解成小颗粒后的溶出速度。对一些难溶性药物或溶出速度很慢的药物,药物从固体制剂中的溶解释放很慢,其吸收过程往往受药物溶出速度所限制,溶出速度成为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原因。溶出速度能直接影响药物起效时间、药效强度和持续时间,它比崩解度更能反映出制剂质量的本质。

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有:

(1)粒子大小:药物粒子越小,则与体液的接触面积越大,药物的溶出速度增大,吸收也加快。因此,可采用药物微粉化技术增加某些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和吸收。

减小药物粒子以增加药物吸收的方法适用于在消化道中吸收受溶出速度限制的药物。对水溶性或弱碱性药物,增加比表面积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弱碱性药物的吸收受胃排空速率支配,而不受溶出速度的影响。对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如埃索美拉唑镁、胰酶等,粒子直径越小越易分解,反而降低其疗效,故不宜应用微粉化技术来增加药物溶出速度。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物,虽然微粉化能提高吸收,为避免对胃肠引起强的刺激性,也不宜用过细的粉末制备口服制剂。
 

(2)湿润性:疏水性药物接触角大,表面难以被水润湿,有效溶出表面积小,影响药物的溶出。

(3)多晶型: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多晶型。一般稳定型的结晶熵值最小、熔点高、溶解度小、溶出速度慢;无定型却与此相反,但易于转化成稳定型;亚稳定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4)溶剂化物:某种药物带有溶剂而构成的结晶称为溶剂化物。溶剂为水则称为水合物,不带水的称为无水物。多数情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的速度是: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5)提高溶出速度的方法:除了粉末纳米化、使用表面活性剂外,还可采取制成盐或亲水性前体药物、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物、磷脂复合物等方法提高溶出速度。制成盐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也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

固体分散体将药物以分子状态或极细微粒分散到水溶性好成绩子化合物中,是一种能增加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如灰黄霉素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度为灰黄霉素微晶的7~11倍。

3.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胃肠道的pH或者消化道中的细菌及其内皮细胞产生的酶的作用,会使某些药物降解或失去活性,而只能采用注射或其他给药方法。利用包衣技术能防止胃酸中不稳定药物的降解和失效。制成药物的衍生物或前体药物能提高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