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分异研究
国外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分异研究
来源:城市问题 【江海燕】2011年1月5日【分享考试大 共建考试大】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设施和社会空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实现公平而高效的供给。
一引言
因此,本研究简要梳理了国外在城市公园绿地社会空间的供给和消费分异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中的城市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该界定范畴与国外的“城市开敞空间”基本相当。另外,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status,以下简称SES)相同的人从社会中获取的需求物品大体相等,SES通过个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变量来度量。本研究中的“社会分异”指SES不同的人群即处于不同社会分层等级的群体拥有某种物品的空间差异性或消费某种物品的特征差异性。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分异研究包括将公园绿地与其周边邻里或社区的人口SES特征相结合,研究其空间布局的差异性和使用的分化特征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和机制等。
纵观公园绿地的发展历史,其主体功能与价值目标随着社会经济背景的演变,经历了景观化、生态化、人文化、社会化四个发展阶段,分别对应于1830年代到1900年代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整治和美化运动、1900年代到1960年代全球生态问题背景下的自然环境保护运动、1970年代到1990年代强调对个体的人(社会意义上的人和生物意义上的人)的人文关怀和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群落马赛克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
三主要研究阶段和内容
(1)“绿墙”式的社会隔离性
到1990年代,出现了关于公园社会分异现象的定量和学术化的研究,最典型的是地理与规划学背景的索尔卡夫(Soleckiav)等人的研究。他们首次清晰地界定了分界公园(boundarypark)的概念,并从人口统计数据出发,重点研究了位于波士顿两个中心SES差异显著的邻里之间的四个公园。该研究采用物理生物学方法,利用公园植被生长特征及其周边邻里的种族、收入等客观数据,判断位于SES差异显著的邻里公园,因社会隔离或社会排斥而产生“绿墙”式的负面“屏障效应”。这与雅各布斯“真空效应”的观点相似,并且承认这种绿墙现象在某些城市公园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农林专业背景的格博斯特(Gobster)以批判的眼光、采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检验索尔卡夫所谓的“绿墙”现象——其是否存在、如何发生作用、其结果可能是什么;其通过芝加哥公园的案例研究表明,索尔卡夫界定的边界公园其功能更象“绿磁”而不是“绿墙”,即不是“绿墙”式的隔离和屏障功能,而是“绿磁”式的融合和催化剂的功能;并指出,美国城市居民在种族和阶层上还存在许多隔离,各种改善这种关系的目标就包括提供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儿童和青年,城市“边界公园”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接触场所,通过创造安全的、有吸引力的环境和机会,边界公园能够在改善人种混合和交流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通过研究过去的问题和现在的成功,我们能够将更多的边界公园变成改善城市邻里种族交往的积极替代体——“绿磁”而不是“绿墙”。
基于21世纪以来绿地价值的社会转向,关于绿地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异、不同SES的人群对绿地使用和需求的分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
责编:mawei评论纠错
一引言
因此,本研究简要梳理了国外在城市公园绿地社会空间的供给和消费分异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中的城市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该界定范畴与国外的“城市开敞空间”基本相当。另外,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status,以下简称SES)相同的人从社会中获取的需求物品大体相等,SES通过个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变量来度量。本研究中的“社会分异”指SES不同的人群即处于不同社会分层等级的群体拥有某种物品的空间差异性或消费某种物品的特征差异性。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分异研究包括将公园绿地与其周边邻里或社区的人口SES特征相结合,研究其空间布局的差异性和使用的分化特征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和机制等。
纵观公园绿地的发展历史,其主体功能与价值目标随着社会经济背景的演变,经历了景观化、生态化、人文化、社会化四个发展阶段,分别对应于1830年代到1900年代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整治和美化运动、1900年代到1960年代全球生态问题背景下的自然环境保护运动、1970年代到1990年代强调对个体的人(社会意义上的人和生物意义上的人)的人文关怀和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群落马赛克化背景下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
三主要研究阶段和内容
(1)“绿墙”式的社会隔离性
到1990年代,出现了关于公园社会分异现象的定量和学术化的研究,最典型的是地理与规划学背景的索尔卡夫(Soleckiav)等人的研究。他们首次清晰地界定了分界公园(boundarypark)的概念,并从人口统计数据出发,重点研究了位于波士顿两个中心SES差异显著的邻里之间的四个公园。该研究采用物理生物学方法,利用公园植被生长特征及其周边邻里的种族、收入等客观数据,判断位于SES差异显著的邻里公园,因社会隔离或社会排斥而产生“绿墙”式的负面“屏障效应”。这与雅各布斯“真空效应”的观点相似,并且承认这种绿墙现象在某些城市公园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农林专业背景的格博斯特(Gobster)以批判的眼光、采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检验索尔卡夫所谓的“绿墙”现象——其是否存在、如何发生作用、其结果可能是什么;其通过芝加哥公园的案例研究表明,索尔卡夫界定的边界公园其功能更象“绿磁”而不是“绿墙”,即不是“绿墙”式的隔离和屏障功能,而是“绿磁”式的融合和催化剂的功能;并指出,美国城市居民在种族和阶层上还存在许多隔离,各种改善这种关系的目标就包括提供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儿童和青年,城市“边界公园”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接触场所,通过创造安全的、有吸引力的环境和机会,边界公园能够在改善人种混合和交流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通过研究过去的问题和现在的成功,我们能够将更多的边界公园变成改善城市邻里种族交往的积极替代体——“绿磁”而不是“绿墙”。
基于21世纪以来绿地价值的社会转向,关于绿地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异、不同SES的人群对绿地使用和需求的分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
责编:mawei评论纠错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