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规划原理:对居住小区模式的反思

来源:互联网 2017-03-01 10:24
规划原理:对居住小区模式的反思 来源:考试大2008年5月31日【考试大:我的学习乐园,我的考试专家】
不论是邻里单位模式,还是以之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都是建立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上,是功能至上理念下的产物。作为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的基础,邻里单位过分注重功能,注重公共交通与居住的分离,注重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与条理性,试图以良好的形体环境重塑人的社会生活。应该看到,在从邻里单位理念上发展起来的小区模式中,屈从于汽车交通的需要,以公共设施服务及其半径限定居住人口规模的方法把居住空间的主体--人置于从属的地位,忽视空间规模及范围与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人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环境。小区模式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把居住空间机械地分解为住宅、道路、服务设施、绿地等一系列子系统,道路宽度、绿地大小、服务设施规模,根据等级层层分解、逐级缩小,从而将各个子系统分解成的等级化的树形结构(与克·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形》中描述的结构类似),这种树形结构排除了居住、交通、休闲、服务等空间的综合交叉,无法与居民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所具有的网络化结构相符合,泯灭了物质形态与社会网络、人文关系间的对应。
邻里单位模式及以之为原型的小区模式,都是在住宅匮乏、需要大量建设的背景下形成并成熟的,以最短的时间、最简化的形式、最易掌握的操作方法塑造最优化的形式,是这一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小区模式简化了居住空间的组织要素,抽取了组织结构中最有效的表象成分,而忽略或舍弃了与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在大量住宅建设时这一作法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当社会从满足量的需求发展转变为提高质的水平时,这种简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就鲜明地显现出来,因此19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不断反思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背景下产生的诸多理念,并进而倡导以社区理论取代邻里单位模式作为居住空间塑造的理论依据。在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方式需要质的飞跃时,借鉴社区理论从根本上改变居住空间规划的小区模式,使之从物质决定论向以人为本回归,其必要性和迫切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1960年代以后,战后新建的大量城市新区其功能分区、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所带来的生活、就业、文化、娱乐、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出现,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所倡导的功能化等级性的城市组织结构遭到不断的怀疑和挑战。人们重新品评传统的城市空间及其网络结构,开始反对城市功能分区、低密度分散等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并逐渐出现了尊重生活本身的要求,顺应人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讲求城市结构的多重性、功能的复合性,允许适当的高密度和功能混合等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邻里单位模式逐步被社区理论所代替。
至此,居住空间的构建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国外大城市中出现了混合居住区、居住综合体、整体式小区等,在居住空间中融入多种城市职能,比如办公、小型工业、多种服务设施,同时将多种功能立体化地进行组织。 来源:考试大-城市规划师考试

责编:ljwzmznd评论纠错

相关推荐 城市建设中应注重的几个和谐因素2012-01-03 城市规划师考试基础概念解释2012-01-03 园林景园的设计及水生植物的配置2012-01-02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2012-01-02 浅谈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2011-12-13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