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的结构
城市的结构,包括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也可称为“外部结构”两个方面)。
一、城市内部结构
不同类型城市有不同的城市内部结构。一般说来,城市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人口结构、生态环境结构这样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一)经济结构
城市的经济结构,是城市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统一体。它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即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
1.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在城市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生产结构
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五项:狭义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生产组织结构。
3.流通结构
城市流通结构大致包括:城市流通系统与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的相互衔接,以及它们发展规模的比例关系;城市商业的所有制结构,即国营、集体、个体、中外合营商业的比例和相互关系;商业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内贸与外贸、生产资料购销与消费品购销、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等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
4.分配结构来源:www.examda.com
其主要内容包括三项内容: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积累基金的分配结构,消费基金的分配结构。
5.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社会消费力与社会消费关系的统一。它大致包涵三方面内容:社会消费力的构成,社会生产力与社会消费力的关系,社会消费关系。
(二)职业结构
城市职业结构(又称就业结构),包括城市中劳动就业的社会形式和社会渠道,城市各行业的就业比例和劳动力构成,以及劳动力的供求和劳动力的再生产等问题。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比经济问题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不同类型的城市,职业结构很不相同,也不应该相同。城市职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求,就是与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相适合。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城市政府在调节职业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通过劳动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实现劳动就业社会形式的多样化,充分重视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对劳动就业的容量;第二,开辟多方面劳动就业的社会渠道。不仅要从本市广开就业门路,也要从更大范围来研究劳动力供求的平衡。突破一个城市的限制,促进本市和外地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专业人才的交流,这既有利于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又有利于全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三,按照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有步骤地调整城市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有些行业需要建立、发展和扩大,有些行业需要限制、收缩乃至取消。应在研究、制订发展规划过程中,做出瞻前顾后、未雨绸缪的安排。
(三)政治结构
政治结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我国城市的政治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政治组织的具体构成、互相关系以及它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政治关系。
1.城市中的政治组织
我国城市中的政治组织,主要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以下简称党组织),政权组织,工人阶级的各种群众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在许多城市中,还有各民主党派组织和统一战线组织等。
2.城市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关系
城市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上述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都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两种重要的政治社会关系:一种是城市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城市各兄弟民族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在所有城市中都存在的,后者是在部分城市中存在的。
(四)文化结构来源:www.examda.com
这里研究的城市文化结构,是狭义的文化结构。它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城市中从事各类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利用和储存社会行业的具体构成、发展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和比例关系;各种文化事业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各类文化设施的规模、配置和布局;文化指导机构的设置及其与各个文化事业单位的关系。
城市文化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求:第一,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要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相适合。第二,城市的文化建设要与城市的类型、规模相适应。第三,不同类型的城市要注意挖掘与发挥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建立丰富多彩的文化结构;第四,要积极发展文化交流,在开放交流中促进本市的文化发展。
(五)人口结构
1.常住人口规模结构。合理调节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任何城市都要执行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对于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根据不同城市的市情,分别采取措施,实现负增长、零增长或正增长。
2.流动人口结构。任何城市,都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这是城市人口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流动人口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城市管理必须重视这一趋势,有计划地调节流动人口结构,并相应地调整城市的其他结构。
3.人口自然构成。包括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内容。人口自然构成,属于整个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与许多社会问题密切相关。例如,在人口年龄结构互不相同的城市中,劳动就业、社会消费等需求很不相同;又如在某些产业结构比较狭窄的城市,如矿业城市中,往往会出现性别比率失常现象,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等等。
4.人口社会构成。包括人口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家庭结构、民族结构和宗教结构等内容,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六)生态环境结构
城市生态环境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自然资源构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城市人口规模与绿色植物的比例关系和园林绿化建设的合理布局;城市各种物质、能量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城市污染源构成及其治理、控制等等。城市生态环境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社会生产系统、生活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城市创造一个净化、安全、美化的生存环境。
二、城市外部联系
任何一个城市,都与其他城市和农村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及其他社会联系。没有这种联系,城市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城市的这种外部联系,亦称为城市的“外部结构”,它是城市社会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个城市体系问题。从全国城市化发展要求来说,实现城市结构的合理化,不仅要实现单个城市内部结构的合理化,而且还要实现全国范围的或一定区域内各个城市组合关系的合理化。单个城市的内部结构,也只有与城市体系合理化的客观要求相适合,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合理化。城市体系的合理化问题,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全国各类城市合理配置、有机组合。这要从全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总体要求出发,进行科学的论证和预测,制订统一的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和调整全国城市、城镇网络,搞好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二是各个城市在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要经过有步骤的建设和调整,逐步形成以某个城市为中心、带动一批城市协调发展的区域性城市网络。人们所说的“长三角”、“珠三角”、“大北京”城市带或城市群,就是一定区域内的城市体系。
(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我国的城乡关系,是城市引导农村,城乡互助合作,城乡互相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关系。
城市引导乡村,是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这种引导作用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按照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城乡之间广泛﹑开放的联系,使城乡双方都能受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其引导作用互不相同,需要各显其长,注意分工协作,逐步形成以一批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基础﹑多层次的网络型体系,以利于各类城市引导作用的和谐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并不是片面﹑单向的联系,而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相向联系,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吸引力与向心力的统一。城市应该“敞开城门”﹑“拆掉围墙”,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城乡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逐步缩小城乡生产﹑生活水平的差距。实现城乡关系合理化的关键,是城市主动为乡村服务。只有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满足农村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才能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密切城乡关系。当然,这种服务不是无偿的,而是平等互相﹑互利互惠的,是充满活力的自愿活动。
三﹑城市结构合理化
城市总体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采集者退散
(一)实现三个“循环圈”的平衡
第一个“循环圈”的平衡,指物质资料再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城市要实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平衡,必须把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有机结合起来,并同周围地区乃至全国﹑世界的经济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实现,而不可能在一个城市中孤立地自我实现。即城市要在开放交流协作中实现这种平衡,在城市体系和城乡关系协调发展中实现这种平衡。
第二个“循环圈”的平衡,指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的平衡。人口的增长,在某种条件下能够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另一种条件下又能够延缓和阻碍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欲求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顺利改善,必须使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有计划地协调发展,达到平衡。
第三个“循环圈”的平衡,指城市生产生活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社会生产力﹑消费力和人口发展,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城市的自然环境:一种是“顺向改变”,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另一种是“逆向改变”,造成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城市生产生活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实现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必须坚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既要重视物质生产,又要重视精神生产;既要重视物质生活的调节,又要重视精神生活的调节;既要重视物质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又要重视精神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既要发展物质消费服务行业,又要发展文化生活服务行业。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结构的合理化。
(三)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能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城市功能的发挥,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其中城市结构是一个带决定性的客观制约因素。城市结构合理,就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反之亦然。在全国或区域性城市体系中,有些规模较小但结构合理的城市,往往能够发挥出比它规模大但结构不合理的城市更为显著的主导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任何城市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肌体,都具有多种功能。但不同性质的城市,各有不同的主要功能。一方面应突出城市的主要功能,使之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又应使城市多种功能得到协调发挥,避免发生相互冲突或“喧宾夺主”现象。这既是城市结构合理化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城市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客观标准。
来源:考试大-城市规划师考试
责编:xx评论纠错
相关推荐 城市规划师规划实务答题套路(必背)2011-09-01 城市、镇总体规划方案的评析2011-08-31 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2011-08-31 城市规划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思考2011-08-31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实务辅导笔记2011-08-26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