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物业管理师知识点:群体的概念和互动效应

来源: 2017-09-11 16:55

  (1)群体的定义。群体是组织管理中的基本单元,是由两个或更多成员经常性地一起工作,形成稳定的关系模式,以实现共同目标。在群体中,成员之间通过互动,相互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完成群体目标。在群体互动中,提高创造性,增强承诺感,做出风险判断,改进决策质量,更重要的是获取"总和大于个体相加"的协同效应,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和持续的群体绩效。一般来说,群体有四个特征:成员间的"社会互动"和相互影响、"稳定结构"和功能、成员"共享目标"、"成员资格"的认同。

 

  (2)"社会促进效应"。群体互动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条件的制约,诸如群体的规模、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决策方式、群体内聚力,以及沟通、冲突和人际关系等。群体互动的主导效应是"社会促进效应"即群体成员在他人在场时受到鼓舞,改进和增强绩效的倾向。研究表明,这种社会促进效应来自几种因素:一是群体情景下的情绪唤起,增强了努力程度;二是由于人们在群体中对于他人的评价更为敏感,因而更加专注于提高绩效。

 

  (3)"社会闲散效应"。当群体规范和内聚力失调时,会出现"社会闲散效应",多个人在一起工作还不如一个人工作时多产。在实验中,让一批人一起尽量拉一根绳子,先由一个人拉,然后群体拉。结果发现,总体来看,随着人数的增加,拉绳的效能逐渐下降。这表明,人们在群体作业时,没有像单独工作时那样投入。从研究结果来看,主要原因一是在群体情景下各人的努力与贡献不如单独工作时明显,二是人们在群体中宁愿其他人承担更多任务。管理心理学为此开展了许多新的研究,试图尽可能减少"社会闲散效应",增强群体绩效,例如,提高任务的重要性、实行责任承包制、强化对群体贡献的奖励力度,开展群体培训等。

 

  (4)群体效能。群体绩效受到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包括群体的任务特征、目标结构、奖励方式、资源状况、技术类型、规模大小以及群体多样性等。群体任务的结构和对于技术和协作的要求,对群体绩效影响很大。任务结构化程度高的群体,需要较少协作和协调,而任务结构化低的群体,要求有更多的协调共事和综合能力。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