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物业管理师知识点: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来源: 2017-09-11 16:56

  群体内聚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讨论一些主要的因素。

 

  1.群体的构成与规模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同质性强、相对小规模、处于成熟阶段、互动机会多,目标明确等条件下的群体,都能够显著增强群体内聚力,进而促进实现群体目标、提高成员满意度,但有可能出现小集团意识;而相对异质、规模较大、新近形成、地理位置较远、目标较模糊等条件下的群体,可能大大地减弱群体内聚力,从而增大实现目标的难度、减少互动和出现个体取向的倾向。

 

  2.群体领导方式和外部竞争

 

  群体领导方式对群体内聚力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心理学经典研究表明,在"民主"、"****"和"放任"等三种群体领导方式下,各实验小组的工作绩效和群体气氛各不相同,"民主式"领导组比其他组成员之间的同事合作、群体思维活跃,群体内聚力更高。研究还表明,外来的竞争会增强群体成员相互间价值认同,从而提高群体内聚力。例如,群体间竞争往往可能使群体增强内聚力,以对付这种竞争。许多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了个人奖励与群体奖励两种方式的作用,发现不同奖励方式会影响群体成员的工作期望。研究表明,个人与群体相结合的奖励方式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3.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

 

  管理心理学家早就认识到,要提高工作绩效,就必须重视改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高内聚力群体中,员工的士气和满意感都比较强,群体任务绩效也比较高。关于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心理学实验比较了正面诱导和负面诱导对于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关系的影响。无论群体内聚力高低,正面诱导都提高了生产率,而且高群体内聚力组生产率更高。而负面诱导却明显降低了生产率,高群体内聚力组的生产率更低。这些实验和其他一些研究都说明,群体内聚力越高,其成员就越遵循群体规范和目标。因此,如果群体气氛倾向于努力工作、争取高产,那么高内聚力群体的生产率就更高;可是,要是内聚力很高,群体气氛却倾向于限制高绩效,就会降低生产率。由此可见,对群体的教育与引导是有效群体管理的关键一环,管理者必须在群体内聚力提高的同时,努力使群体内聚力成为促进群体绩效的动力,使群体朝正确方向发展。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