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生成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了更多的变数,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设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其动态生成,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将充分预设与精彩生成结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预设,为生成打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充分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生成保驾护航。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层次性、工具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预设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先前知识经验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创设弹性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2015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案例分析题:
案例:在进行 多途径下载文件 单元的教学时,李老师准备了学生学习的资料。课前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李老师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将学生学习资料从教师机分发到学生机时突然出现 意外 ,文件传输到 60% 就停止了,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经过检查发现,网络连接正常,原来是电子教室软件分发功能出现异常。这时上课铃声响起, 怎么办? 李老师急中生智,根据他对这个班学生的了解,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既符合本课主题,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于是,李老师上课时向学生们说明了情况,提出了问题: 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共享下载资料? 随后请学生给出建议。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
生1:李老师,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共享。
李老师:好,那你来演示一下吧。
生2:可以通过FTP下载,还可以用QQ传递!
生3:还可以先上传到论坛上,然后去下载!
生4: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啊!。。。。。。
接下来的课堂中,李老师简要介绍了FTP的功能,请学生演示了FTP下载资料的方法。学生们还分组尝试了其他方法。虽然李老师并没有用到之前为学生准备的资料,但围绕着 文件的下载 这样一个主题,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预设首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案例中李老师正是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了解,才能机智的处理突发意外,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前预设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才更富有成效。案例中李老师授课的重点在于多途径下载文件的方法,由于教学软件异常,李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重难点,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