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1)目的的统一性;2)活动主体有差别 教学活动中活动主体随情景变化,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3)所获知识的层次不同 课堂教学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是间接的、抽象的,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
社会实践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关系:1)两者的目的与结果的总体一致性;2)两者的活动对象有差别;3)活动方式有差别;4)活动环境有差别。
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的特点:1)大多与专业教学联系紧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育目的比较明确3)大多在较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4)面向全体学生,以集体组织为主。
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的特点:1)主题选择较为宽泛,不必与专业教学挂钩2)组织形式较为灵活3)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非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1)机动性比较强2)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3)教育效果不确定。
专业实习的特点:1)活动列入教学计划2)全体同学参加3)有较固定的实习基地,效果也比较明显4)是教学过程呢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非专业实践活动特点:1)组织者、活动主题及场所的选择灵活性较大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的活动内容。
几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1)军事训练2)专业实习3)生产劳动、4)社会调查5)智力扶贫6)参观考察。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3)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
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三个基本途径。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不可或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做到三者并重,同时又各有侧重。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自主和主动的精神。
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互补并进效果
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程序:1)确定活动内容和场所2)编制活动计划。活动目标、参加人员、过程安排、预算活动经费。3)组织活动过程4)评估与总结
相关推荐: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第十二章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