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模拟题归纳九
教师招聘网教师网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常见考点,仅供考生参考。
德育心理及大学生品德修养
1、品德:又称 道德品质 或 德行 ,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2、品德的心理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3、柯尔伯格运用 两难故事法 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了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前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自己和准则,而由外在的要求决定。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能意识到准则适合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
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并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它也包括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们的意向进行判断。
第四阶段:尽义务、重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
后习俗水平,自觉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这也有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为了求得一致,承认准则或期望的要求,通常总是避免背离别人的意志。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规定的。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不仅遵循规定的社会法则,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所选择的原则。伴随互相信赖与尊重的道德信念的是起指导作用的动因。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模拟题归纳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模拟题归纳七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模拟题归纳六
试题推荐: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统考《幼儿综合素质》考题汇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