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来源:互联网 2017-02-04 17:15


2014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笔试专题

一、简介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与目的

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 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 建国君民 、 化民成俗 ,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 王道 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