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微信备考】全国教资统考:初中数学

来源:互联网 2017-02-05 12:14
热门推荐:【试题集训】练习题|模拟题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育综合知识-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笔试冲刺-考前攻略!

教资模考争霸 轻松提高30分!

能够真正起到引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叙写方式。

一、行为主体

行为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行为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 能够独立解答某种类型的问题 ,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而 使学生 教会学生 培养学生 之类的表述其主体都是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都是不合适的。

二、行为动词

行为目标要表述的是学生能够做出某种行为,而这是要用恰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的,行为动词的选择使用要能够反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一理念,应主要选用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要能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陈述中应避免使用诸如 了解 理解 掌握 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因为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理解,这就会给教学目标的具体导向及检测带来困难。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动词,如 写出 背出 列出 判定 解决 等。陈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结构,行为动词说明动作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如 能识别给定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在数学学科中,具体动词可参考下表:

三、行为条件

行为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 根据图形 不使用计算器 十分钟内完成 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境。

四、表现程度

行为目标的表述需要指明表现程度,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结果一定存在着差异性,尽管我们不能以学生个体的形式描叙行为结果,但我们仍然可以用半定量的数据来表明我们希望达成的结果,即以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来评价学习效果所达到的程度,如: 至少有一半人能 百分之九十的同学 完全正确 等。

更多《数学》学科高频考点、教师招聘网讲师点拨!

试题推荐:模拟试题、练习题、历年真题

资料推荐: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

更多教师资格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