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备考】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
直播课堂大咖教师招聘网师资点拨 点击抢购!
双节巨优惠 教资图书10元购!
教资模考争霸 轻松提高30分!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
1.背景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2.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策略
另起炉灶 ,解决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的外交问题,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即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 ,即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4.成就
在建国后第一年,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
内容: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万隆会议
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意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更多《历史》学科高频考点、教师招聘网讲师点拨!
试题推荐:模拟试题、练习题、历年真题
资料推荐: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
更多教师资格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