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备考】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笔试冲刺-考前攻略!
教资模考争霸 轻松提高30分!
典例分析
【案例】以下是某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请根据此教学实录回答以下问题。
老师:这节课我们讲压强,同学们知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吗?
学生:力的大小。
老师:是的。还有别的吗?
学生:受力面积的大小。
老师:是的,压强跟物体的受力面积也有关系。同学们把书翻到压强这一节,告诉我书上是怎么定义压强的呀?
学生: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老师:那我们可以总结出,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而且只与压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系。是不是这样?
学生:是。
老师:大家都理解压强了吧?
学生:理解了。
老师:好,我们接下来学习压强的计算。
问题:
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
【参考答案】
解析:建议考生在针对课堂实录进行评述时,从教师,学生,课堂气氛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1.教师方面
教师角色的把握:在本节课中教师没有发挥 主导 地位,依然是 灌输式 的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 主体性 。
提问行为:教师在此课堂中的提问不符合启发性原则,直接给出知识内容而没有设计具有启发引导性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评价行为: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较单一,没有充分的反馈信息,违背反馈性原则,没能引导学员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
2.学生方面
本教学片段中表现出学生依然是机械学习方式和接受式学习为主,缺乏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学习方式。
3.课堂氛围方面
由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技能不足导致课堂研究性学习氛围不足,没有创造出成功学习的学习条件。
【专题五 案例分析浅析追踪训练 答案】
案例1.【参考答案】
正确选项为A。选B选项的同学可能没有正确认识温度和热量的本质和内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描述的是物体的状态,不能传递。热量是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过程量。选C项和D项的同学没有认识到质量、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关系,或者错误的认为贴的比热容大于铝的比热容而计算的结果错误。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首先看一下这个题干,仔细想一下,物体吸收热量之后,物体的温度会怎么样?
生:物体的温度会升高。
师:物体吸收一定热量后,温度升高的数值跟哪几个因素有关系呢?
图1
师:好,同学们看,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初始温度相同,铁块和铝块吸收了相同的热量,那么
生:升高的温度跟铁块和铝块的比热容有关系,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低。
师:哪一个比热容大呢?大家还记得吗?
生:铝的比热容大
生:铁的温度高,热量由温度高的铁传到温度低的铝块,所以A正确。
案例2【参考答案】
上述教学片断中,无论从教师行为,学生和课堂气氛都存在问题,主要如下:
1.教师方面:①教师提问行为:教师在该课堂中没有设置任何有效的问题,并且将知识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缺乏提问启发性,使学生不能够独立思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高。②教师评价行为:教师对学生产生的质疑,没有给出适当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且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单一的评价 对 ,反馈信息不足导致学生不能进行多层次的探究,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不高。
2.学生方面:由于教师的引导不足,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是机械学习、接收学习为主,缺少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
3.课堂气氛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没有为课堂创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导致课堂没有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思路
师:同学们我们先自己浏览一下课本折射这一部分。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折射呢?举例说明。
生A:我们透过矿泉水瓶看过去,发现眼前事弯曲的,这是折射现象.
师:嗯,A同学观察很仔细,能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折射的例子,还有谁能说一下?
生B:我们把筷子插在水杯里,发现筷子断了,这应该也是折射现象。
师:很好,B同学你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看看呢?
生B:大家看,我说的没错,筷子 断了 。
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C:B同学你能说一下为什么筷子看起来断了吗?
生B:因为空气是一种介质,水是另一种介质,当光线从空气这种介质进入水这种介质时,就会发生偏折,所以我们看到筷子在水面 断了 。
师:C同学你是否听明白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C:我基本理解了,也就是说光线透过不同介质,就会发生折射。
师:对,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折射现象,现在大家都理解了折射现象的定义,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折射的规律。
更多《物理》学科高频考点、教师招聘网讲师点拨!
试题推荐:模拟试题、练习题、历年真题
资料推荐: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
更多教师资格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