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草原声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点,喜爱蒙古族民歌,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能在聆听、歌唱、表演中,运用模仿、比较、合作、讨论等探究音乐要素在蒙古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知识与技能:了解无伴奏合唱的形式,能在小组互动活动中尝试进行简单的无伴奏合唱。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民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要素的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展现蒙古风情的视频,教师进行深情的讲解,将同学们带入美丽的大草原,引出课题。
二、草原声韵----- 美
1.请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蒙古族音乐,交流长调、短调的音乐特点。
2.教师演唱长调《牧歌》、短调《嘎达梅林》片断,会唱的同学一起唱,然后判断抢答,说说为什么,你是怎么判断的。
3.教师参与互动交流与评价,解决疑难点并进行总结
三、草原声韵----- 音乐
1.请学生完整的聆听《八骏赞》,并带着问题思考,师生交流感情。
提问:这首歌曲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追问:为什么是长调?为什么是短调?从哪里听出来的?跟我们常听的民歌有什么不同?
跟着老师模唱部分旋律片断,找到具有长调或者短调特点的旋律。
教师带领学生模唱部分片断,加入肢体动作,我们发现,这部作品发掘和利用了传统的民间音乐素材,它是将民族传统与现代无伴奏合唱艺术结合的一首蒙古族无伴奏合唱作品。
介绍无伴奏合唱。
2.观看合唱视频《八骏赞》
提问:歌曲中演唱了些什么?
问题交流互动;
讲讲你所了解的蒙古族文化及历史;
教师再介绍关于《八骏赞》的 音乐小故事 。
下面我们一起去体验感受蒙古族无伴奏合唱的意境之美。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