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初级中学)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初级中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我们通常所讲的 上下五千年 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且轩辕氏是指黄帝,故答案选A。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变革的时代的相关内容。分析题干中的材料,可以发现材料的主题是秦国军队在和六国作战。所以本题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内容中,涉及到军队士兵的内容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四个选项中相符的内容是C项。
3.【答案】A。解析: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结合题中 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 可知答案为A。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宋辽停战,但是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故选C。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文字狱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元朝、清朝分别是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故选D。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根据所学可知,前朝灭亡的原因不是开放海运,故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前朝没有必然联系,A、B、C均正确,故选D。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所以答案是B。
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 戊戌维新 、 思想启蒙 、 变法图强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的戊戌变法,尽管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它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的变法,故答案为D。
10.【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的语句应发表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故选D。
1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从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可得到的结论是1913年到1920年我国的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联系课本所学世界上此时间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选择答案C。
12.【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国共两党的关系。 合则两利 就是列举国共两党合作对双方,对中国都有利于的事件。根据课本所学,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时期,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合作,打败了日本取得抗战胜利。选择答案A。
1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从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择答案B。
14.【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此题选A。
15.【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 ,说明 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 是因为我国搞合作化,根据课本所学只有农业合作化;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是因为开始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根据课本所学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都是集体生产。再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选择答案D。
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上述现象说明了在古代雅典人的心目中,城邦利益高于一切。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雅典城邦实行高度的民主政治,激发了雅典公民的爱国热情,所以答案选B。
1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选B。
18.【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了,不久资产阶级颁布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圣神不可侵犯,故选C。
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物工程出现重大突破 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正确。
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格尔尼卡》。毕加索描绘战争的名画《格尔尼卡》,它控诉的是德国法西斯屠杀西班牙无辜居民的暴行,故选C。
2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点。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为原子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说他是政治难民,是因为他是犹太人,为了躲避法西斯的屠杀,他逃亡到了美国。当二战中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给日本平民带来巨大伤亡后,他致力于反对使用核武器,成为了 人道主义者 ,故选C。
22.【答案】C。解析:东欧剧变指的是从10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政局风云突变,执政几十年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各国纷纷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全部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欧剧变的实质。
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这反映的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答案是A。
2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诗。题目描述的唐诗,杜甫的诗歌悲壮,被后人称其诗歌为诗史,选项D正确, 选项A是指张仲景,选项B是指王羲之,选项C指的是杜甫。故选D。
2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突出的是历史是一门从事评价的科学,可知历史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客观事实,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对历史事件做出相应的评价,即历史学的功能是价值判断,所以选A。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内容: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以《工业复兴法》为指导;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27.【参考答案】
民主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要为讨论的开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教师务必避免以权威自居,也避免在引导中下定论。
全面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讨论应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讨论中有收获。
有效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任何形式的讨论都应当有效 有助于某些教学目标的实现。
鼓励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讨论中始终关注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28.【参考答案】
构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四个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人的因素,也是两大活跃的主体因素。教师是 教 的主体,是历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施行者和引导者;学生是 学 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有教无学或有学无教,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被认识的客体,它是 教 和 学 的依据和具体内容,离开了教学内容,教和学都失去了源泉;教学方法和手段则是教学过程中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媒介和载体。一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比较容易地、迅速而有效的使师生把握和理解,没有这个载体,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