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打破信用孤岛(2)
[参考对策]
(一)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
面对社会越来越突出的诚信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扭转社会不正风气,使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诚信美德源远流长,当今我们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建立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诚信观,使诚信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新的思想观点要进入到公众视野,必须进行诚信教育,使人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达到内心的存善敬德,自觉践行诚信内容,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
(二)建立诚信制度,强化诚信规范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引导下,坚持制度保障,把推进征信系统全覆盖作为重要基础,健全信息记录,信息共享。为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规划建设》,中央就推进诚信制度的建设,提出要建立起全覆盖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对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个人升学、就业、贷款等日常行为提供一个量化标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诚信的益处以及失信的困扰,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日后的社会发展中,各地征信系统建设将日益完善,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健全诚信法律,建设诚信社会
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立法,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法律法规,发挥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如我国深圳经济特区首次颁布保护救助人权益的法规,明确规定,救助者被反咬一口,当事人要向救助者道歉,并处罚款。并且从"免责原则"、"人身损害待遇"、"鼓励作证"等方面做出规定,保护救助者的权益,给人们提供一个敢做好人好事的环境,鼓励人们互帮互助,使社会渐渐由冷漠转向温情。
写作素材[精彩标题示例]
1.社会共治打破"信用信息孤岛"
2.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3.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构筑诚实守信环境
[精彩开头示例]
1."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的出现,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诚信建设的警钟。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诚信贬值。社会缺乏诚信如同蛀虫正在啃噬和谐社会之根基。诚信滑坡不仅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道德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利益的社会危机。因此,社会诚信建设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当被视为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业之本,立政之本,立国之本。
2.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即为修身立国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即:人不讲诚信,就不能立身处世。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人们公认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一个重要原则,广泛地应用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行业内外竞争的秩序。它不仅属于道德和法律的范畴,也属于经济范畴。现代意义上的诚信,是在中国传统信义原则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管理领域的一些经验而形成的全新概念,其出发点和目的是保障社会活动的顺畅进行,利益各方在诚信原则的协调下都能获得自己的利益,从而出现一种"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3.诚信是人类文明在道德层面的优秀结晶。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可"去兵"、"去食",但不能"去信"。他郑重告诫人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汉代将"信"列为"五常",一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把"兑现承诺",视作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规律之一。美国学者弗郎西斯·福山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角度对全球经济生活中信任的重要价值作出了深刻论述,提醒人们要高度重视诚信问题。可以说,古今中外,皆把讲求诚信看作做人处事之本、治学经商之道、治国安邦之纲。
[精彩结尾示例]
1.总之,诚信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底线,一旦崩溃,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诚信从政治角度来说,关系人心向背,是政府执政之本,领导者为官之本。没有诚信,一个国家就不会发展,一个民族就没有希望。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诚信凸显"根本"、"源泉"、"德义"的特质,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公民个人珍惜呵护,弘扬光大,踏实践行。
2.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言不信者,行不果"。让我们以诚信作催化剂、作五线谱、作调色板,使我们生活的酒更醇,歌更好,画更美。构建诚信,惩戒失信,让惩戒失信成为构建诚信催化剂,惟其如此,我们的诚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得以重塑,才能构筑起经济社会坚固的诚信堤坝。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人民网评:社会共治打破"信用信息孤岛"--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系列评论四 作者:李斌 来源:人民网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