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省军队文职招聘时政热点前线——追问触动心灵的那堂课
一次触动心灵的教育,让人刻骨铭心;一位好的施教者,让人受益终身。
“最近有没有一堂课给你打下烙印?”年初以来,西部战区空军机关组织人员深入雪域高原、大漠戈壁、平原盆地,对部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效果进行调查。
一份20页的调研报告和时长40多分钟的反思片随之出炉——一方面,基层反映教育多、乱、杂;另一方面,教育仍存在实际上的缺失、缺位问题。两相对照,重完成任务轻思想转化、重安全警示轻启发自觉、重死记硬背轻消化吸收、重集体灌输轻个体培育等问题突出。
初夏时节,西部战区空军百余名团以上单位的“老政工”会聚蓉城,集体问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中存在的规划性、靶向性、穿透力、亲和力、战斗性、灵活性、群众性、时代性8个不够的问题亮了出来。一个个问题,让与会人员深受震动。
此次检讨反思没有套话大话,各单位认真查找问题背后的问题,寻找原因背后的原因。
教育初心是什么?教育战位在哪里?教育的力量从哪里来?教育的新路在何处?这是他们的“教育四问”,每一问都追问到底。
拔足再濯,已非前水。两天的研讨只是破题,而如何走好前面的路还需探索。一名政工领导谈到:“教育要搞好,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心,‘四问’问出的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着力点,回望初心,转换视角,对标打仗,只有这样才能讲出触动心灵的那堂课。”
让我跟从你
手擎燃烧的火把,希望之光照亮前路
飞行员宋云奇起初常用“第二故乡颇多”来形容所在旅的状态。7年间,宋云奇所在的航空兵某旅4次搬迁驻地、2次移防。2017年底,该旅横跨6省,辗转数千公里,从此扎根大漠边城。
一声令下,千里西进。官兵告别熟悉的军营,告别热恋的对象、怀孕的妻子、未满月的孩子,踏上漫漫征途。
那天,宋云奇驾机升空。他俯瞰翼下,满目都是茫茫沙海,没有了繁华都市,没有了阡陌纵横。那一刻,他的心头不禁泛起一丝失落。
热血和汗水洒在这戈壁荒漠值吗?不少人心生困惑。此时,该旅跟进展开系列教育,改革移防的意义、戍边卫国的传统、强军兴军的使命、边疆发展的前景,大课宣讲、谈心沟通、参观见学、讨论交流,解开官兵心中一个个思想扣子。
宋云奇感到“心里一下子亮了”。及时的教育让他找到了方向:“现在我更加坚信,移防边疆个人有前途,单位有希望!”
宋云奇之所以对这次教育印象深刻,是因为他觉得“它就像手擎燃烧的火把,用希望之光照亮了前路”。
青年官兵处在“拔节孕穗期”,自从离开学校与家庭走向军营,他们在工作生活、成长进步、婚姻恋爱等方面,难免会遇到很多现实困惑,这个时候需要有人跟上去指明前进的道路。但在宋云奇的印象里,并不是所有教育都这么让人心动。
去年,一名战士因网络赌博欠下高额赌债,引发上级高度关注,也使教育不实不细的问题浮出水面。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该连半年上了49次政治教育课,但多是照搬上级教案,没有真正触及官兵思想、解决问题。
此类问题在其他一些基层单位也不同程度存在。调查中,当被问及近期单位组织了哪些教育,一些官兵给出的答案是:法规学习、事故通报、安全警示。有的战士甚至形成一种印象:教育就是学文件、抄笔记、背答案。
一名参加调研的干部不无忧虑地说:“教育若只是用来堵事故、图‘账面’好看,那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应该像照进心灵的那束光,使前行的道路更加清晰。”西部战区空军领导说:“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引领人,要回归到培塑人的初心上来,聚焦到强军目标上去。”
按照这一思路,今年以来,西部战区空军站上高位进行规划、结合实际进行设计,提出了“系统化总结、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思路,组织大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问题进行重新审视,着手解决教育“火把擎得不高、亮度不够”等问题。
热爱西部,扎根西部。记者发稿之时,某空防基地已派出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教育再调研,多个单位已制订了具体整改措施,一支理论服务队也踏上征程,准备把新的思维与教育理念输送给基层部队。
让我相信你
碰击心的燧石,撞出“真”的火花
2018年春节,一张二代机部队官兵拜年的照片引发网上热议。有网友留言质疑:“二代机打起仗来还有用吗?”
虽然是兄弟单位的照片,质疑声也在同样装备二代机的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传开。教导员徐万辉感到,对这个困惑必须尽快通过教育给予解答。
徐万辉翻出过去的经典教案,充实了部分内容,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谁知,有飞行员当面发难:“战机性能明摆在那里,最新一代战机都列装了,二代机不就是‘陪练’吗?”
一句“尬问”让徐万辉无言以对。之后,他开始反思,“教育宝典”为何不管用了?最终,徐万辉找到症结所在:因为自己的观点悬在空中,原有的论据和材料因时间的流逝已“失真”。
重新四处搜集资料,反复与飞行员们讨论,徐万辉最终形成了新的教案《二代机部队如何准备好明天的战争》。
再上讲台,他抛出“厚积薄发会有时,锻刃更需强剑体”“能战在器更在人,老剑勤砺能杀敌”“剑法不精虎狼来,备战当从今日起”3个观点,讲本单位涌现出的蒋佳冀等优秀飞行员事迹,讲老装备借力新技术新战法提升战斗力的例子。
短短20分钟的授课条分缕析,之前的质疑声变成了热烈的掌声。
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必须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徐万辉觉得,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碰击心的燧石,撞出“真”的火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一语中的。
与徐万辉不同,发射班班长、中士熊枫感受到的是另一种“真”。让他信服的,不仅是施教者讲得在情在理,而且始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去年盛夏,该营赴西北大漠参加体系对抗。参演前,营长曹超华组织官兵开展“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讨论,引导大家对种种训战脱节现象深入讨论和整改。
演习期间,该营深夜隐蔽转移阵地。灯火管制,转进急促,营长曹超华一脚踩空,从舷梯上摔了下来。他感到鼻子先疼后热,一摸手上全是血。
曹超华用急救包简单处理后,又全身心投入演习中。
演习结束,曹超华取下纱布才发现,鼻梁至右脸颊处被割开一道10厘米长的口子,后在医院缝了17针。这些情形,被包括熊枫在内的官兵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后来,熊枫驾驶导弹发射车抢占阵地,架设装备时手掌不慎被铁丝划伤,伤口长8厘米、深3厘米,鲜血奔涌而出。熊枫简单包扎后便投入了战斗。
事后,熊枫解释说,“看着曹营长脸上那道伤口,再回想教育中他说过的话,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样的教育,怎能不让人刻骨铭心!
让我喜欢你
自带强大能量,形成聚心磁场
不少官兵坦陈,自己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很“挑剔”。如果教育是“老生常谈”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自己就不会买账。
解答时代的方程,要代入时代的变量。那么新的时代中,教育新的变量有哪些?地导某旅曾组织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教育中,官兵们更偏爱视频浏览、网上讨论等形式,且内容越是“新”和“近”,施教越是润物无声,教育就越是能自带强大能量,形成聚心的磁场。
一年前,张超群来到某空防基地警卫连。一段时间下来,他觉得边疆苦、警卫累,想转单位换岗位。这时,他看到了基地拍摄的4集纪录片《走近历史之旅》。
一场老前辈与新生代的“隔屏对话”,带着张超群穿越回50年前。耳闻目睹老一辈激情燃烧的岁月,他顿时豪情满怀。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张超群被一个又一个故事打动,下定决心在岗位上干出成绩。去年,他被评为优秀士兵。
2017年5月中旬,某空防基地开启了“抢救历史”工程,以青年官兵为主体的主创团队,奔赴21个省份63个地区走访革命前辈,先后采访了144位老人。他们从官兵的视角出发,请亲历者讲述老故事,网络点击量达到2000多万。
在航空兵某师,“擎梦X师人”已进入第五季。作为主要策划人,该师宣传科科长陈进又开始四处寻找新点子。他组织了一场场“头脑风暴”,带着团队一起“烧脑”。
主题辩论、即兴演说、检讨分享,从脚本编写、主持串场,到舞台灯光、短片拍摄,都是群策群力。
第二季“向战砺精兵”演说人于洵是运-20机械员。2015年,他推迟婚礼,光荣地参加了胜利日大阅兵。在讲台上,于洵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一些官兵对授课视频看了又看,不断有人表示想加入其中。
《小王子》里的那朵玫瑰是唯一的,因为小王子给它浇过水。同样的,对自己付出心血和汗水得来的成果,人们也更加珍惜。陈进讲述着自己的理解:“‘擎梦X师人’是官兵的课堂。作为组教者,我的身份已从台上唱主角,转向了幕后当导演。”
教育亲近官兵,官兵才能亲近教育。教育只有跨越了代沟,才能跨越时代的鸿沟。
调查中,还有一些单位的做法同样令人耳目一新。某旅组织“军嫂来队讲一课”活动,把临时来队的官兵家属请上讲台;某旅开设“我与政委面对面”,政委与一线官兵集体谈心;某旅在每堂课后开设了“答记者问”环节……
跨界融合、创新驱动、人文关怀、外引内联……随着大家对教育新方法的掌握和一些“好点子”的出现,官兵对教育也日渐喜欢。以前一些听到组织教育就挠头的干部也重建自信:只要转换思路就能找到办法。
让我追随你
熔铸实战元素,锻造胜战刀锋
“对随时可能打响的战争,我们真的做好为国牺牲的思想准备了吗?”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地导某营教导员肖春毫不避讳地摆出这个问题。
风雪高原,寒风呼啸。帐篷里,大家围坐在炉火旁展开了一次特殊的谈心会。教导员从革命先辈卫国戍边的故事讲起,讲牺牲奉献,讲使命担当,讲战友情谊,讲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随后,营长也结合自身经历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慢慢地,大家敞开心扉,越谈斗志越高昂。有的官兵说,“会义无反顾以身报国”;有的官兵讲,“愿为战友挡子弹”;还有的官兵谈到,“冲锋时要报名参加敢死队”。
下士王洁至今记得自己那次写战前遗书的情景。提笔之时,万般思绪齐上心头,他想到了父母养育之恩,想到了身上肩负之责。纸上虽然才写下寥寥数语,他已是泪流满面。“那一刻我突然长大了,明白了很多道理。假如战争明天来临,我会依然坚持我的选择!”
这种将教育“准星”对准战斗精神培育的做法,并非地导某营的独创。它同样来自西部战区空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功能作用的重新审视定位与整体回归。
一部历史专题片详细记录了战时开展政治教育的细节。7个执行过重大军事行动的单位分享了观后感,并结合自身实践进行了交流。大家都感到:战时官兵的思想波动很大,教育必须融入战斗,才能找到士气的燃点。
重温我军政治工作史,航空兵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刘斌感叹道:“志愿军空军战斗动员‘五条经验’,无不紧扣‘战’字,当年的教育做法,即便放到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
越调研,越觉得教育必须紧扣“战”字;越研讨,越意识到教育突出“熔铸实战元素,锻造胜战刀锋”功能的意义。
2018年初,5名大学生新战士补入工兵勤务保障队,何浩是其中一员。他还记得,第一堂课就在排弹现场,感受撼天动地的巨响,观看尘土和硝烟飞扬。随后,队干部才开始讲,讲任务也讲使命,讲技术也讲精神。
把课堂设在硝烟弥漫的阵地旁,这是工兵勤务保障队的一贯做法。这种“情境式”的教育,也的确让受教育者实战意识倍增。
何浩还记得他的第一次排弹。任务前几天他紧张而兴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跨入排弹区时,他觉得心跳加速,双手不听使唤。此时,3人排弹小组中的老兵拍着他的肩膀说:“兄弟,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没问题!”
信任的眼神传递着力量。何浩深吸了一口气,一步一步完成了操作。
“战时更需随机式、漫谈式教育,知其心,察其情,大家同甘共苦、生死相依。” 时任政治教导员的李杰如是说。
教育的熔铸,任务的磨砺,使5名新战士仅用7个月就具备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何浩如今是骨干,他说:“身处战场,老兵在我肩上那轻轻一拍就是最好的精神鼓励,让我实现了自身的突破。”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