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中国哲学史个案研究的实地调查尝试
20世纪以来,作为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诸学科基本方法的实地调查,越来越被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所采用。在中国哲学史学科中,有没有引入实地调查方法为我所用的必要和可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尝试的问题。"实地调查"(field work),又被中译为"野外调查"、"田野调查",等等。实地调查方法的目的和功能,是研究者亲赴研究对象所在地,调查并收集一切与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历史影响有关的实物或文书资料。根据新的理解,实地调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类:狭义的实地调查,指研究者到研究对象所在地所进行的调查;广义的实地调查,则指研究者突破仅以传世通行文献为基础的研究方式,以更广阔的视野,通过对地下出土简帛文献乃至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等进行调查,从而使研究资料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或访问各相关图书馆对其馆藏文献进行调查,运用传统文献学手段,进行深度挖掘,为研究所用,尽量拓展研究工作所依凭的文献资料范围。
哲学学科具有抽象性、思辨性和逻辑性等特征。然而就中国哲学史学科在一定意义上与历史学学科密不可分,并且要以文献学学科为基础言,中国哲学史的全面研究方式还应当包括为历史学和文献学所常用的多种实证研究方法。进而言之,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运用同属实证方法范畴的实地调查方法,就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完全可能。
从1987年开始,我对关学宗师张载(1020-1077)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逐渐产生了要到张载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进行"现场"体验,探寻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历史遗迹,搜寻其家藏文献,体会其历史影响的愿望。
1990年春夏之交,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1988年8月4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一条简讯,题为"张载后裔捐献重要文物"。从这条不足百字的简讯得知,张载第27代嫡孙张光谦等人向陕西省宝鸡市档案馆捐献了《张载家谱》,及明、清、民国三件官府公文等重要家藏文献。这使我赴张载故里进行调查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次以及嗣后的多次调查,使我在张载的历史遗迹、家藏文献和社会影等方面收获颇丰。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对国内多家图书馆收藏的张载著述和相关文献进行了反复调查,这一持续多年的工使我对张载晚年代表著作《正蒙》的历代注本、《张载集》的版本和校勘等方面的认识大为增进,并在流行的《张载集》之外采辑了多种张载佚书,扩展了张载哲学研究的文献基础,推动了张载哲学研究的深化。
尽管当年我进行实地调查时尚缺乏自觉的方法学准备,但回顾和总结这段经历,对今后在研究中自觉运用实地调查方法应当说是富有教益的。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运用实地调查方法,能够体现研究者力图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把握的态度和取向。其二,在哲学史研究中进行狭义的实地调查,意味着学院常规研究形态向现场实地调查研究形态的延伸,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进行广义的实地调查,意味着运用通行文献向挖掘稀见文献(包括辑佚文献)的延伸,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这两种延伸及结合,应能有助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拓展和深化。应当看到,1990年以来我对张载哲学思想和历史影响所做的广义和狭义两类实地调查,毕竟还只是一种尝试,今后仍需继续努力探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