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探究
《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探究
一、《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来源
《园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理念,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基于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易经·易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可见中国古人很早就关注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并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细心观察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根据客观规律提出了人所要遵循的客观理念。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互利共生,计成依据这一理念,把"天人合一"的"周易"哲学思想贯穿于《园冶》中。
在《园冶》中,计成总结了自己的造园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还指明了这一思想的落实途径即"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的造园思想,表明了他对"天开"与"人作"关系的理解与落实途径,及在造园过程中他对取材与运用之间关系的处理。计成造园的思想理念,是受"周易"的"天人合一"宇宙思维哲学的影响,与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古典哲学比较,虽都注重和谐,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周易》的"太极图"启迪我们,事物在对立中求平衡,在互动中求和谐,求"和"为根本,认为天、地、人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实在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一幅立体画卷,无不展现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自身的和谐关系。《园冶》通过造园的理念、艺术和手法,科学地继承了《周易》的思想内涵:阴阳互生、多元统一、生态平衡。
《周易·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事物有两个方面、两种力道,相辅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周易》中纯阳为天,纯阴为地,唯有阴阳殊异,才能阴阳交感,化生天地万物。阴阳之间的互融就是在这种对比和呼应中互补、互通。造园也是如此,阴阳对比、形象生动、层次鲜明,又相互呼应,使园林成为有机的整体。
建筑在园林中要不失比例和尺度的协调。比例指建筑自身的和谐,建筑与建筑之间要有视觉秩序,要做到疏密有致、分和有序。倘若密处无疏,则少了空灵之趣,显得非常壅塞;反之,如果疏处无密,则不含蓄,使人一览无余,缺乏深邃之感[1]。园林建筑布局只有疏密得当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尺度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和人的和谐,建筑应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形就势,同时,要为人而建,以供人们休息和观赏景色。《园冶·屋宇》中有:"家居必论,野筑惟因"之说,即相对于普通住宅,计成主张园林建筑要"惟因",要随机应变,以观景和宜居为导向,因人、因地、因材、因时景而造,追求得体合宜。
"周易"的哲学体系中,山为阳水为阴,建筑为阳植物为阴。《园冶》阐述的山水、建筑、植物三者相辅相成、阴阳互生,如四时交替、日月轮回,体现了宇宙的化生之道。
《周易·系辞下》说:"参伍以变,错综期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期数,遂定天下之象。"认为自然界是由无数异质的事物和现象组成的,它们的对比统一形成了多样的美。在中国古典造园中,多样统一分为:不同事物的对比统一和相同事物的对比统一。山水、建筑、植物属于不同事物的对比统一,建筑与建筑、植物与植物、山石与山石属于相同事物的对比统一。
相同事物之间的对比,是"周易"哲学"多元统一"的对比,比如亭台楼榭等不同造型的建筑、四季植物的变化、多种类别的石头等。"房廊蜿蜒,楼阁崔巍",建筑没有山水那种自然曲直的形态,只有随地势的高低起伏摆放,才能取得与山水相呼应的艺术效果。因此,亭、台、楼、阁、廊、榭、轩、舫,既供人观赏、休息,又起到点景、隔景的作用。在园林石材的种类、特征方面,计成也做了细致的阐述,相同的岩石,也会有大小、形态、体积的差异,造园家要熟悉材料特长,处理好各要素形、色、质的对比统一,营造"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景观。植物作为园林生命力的载体,搭配时要有种类的区分,更要注重四时之分。种类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种类因不同的体态、色彩形成了园林的层次感。同时,依植物习性的不同搭配种植,以至四季生机盎然,给园林增添活力。"参伍以变,错综期数"的包容、互补、协调、创造多元统一的"周易"哲学思维,才是事物发展的极优趋势。
(三)生态平衡
《周易》提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人与天地、日月、四季、鬼神相契合,天不违背人意,人也尊奉天道。《周易》又说:"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知天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知识广博的圣人通晓阴阳变化的规律而不违背天命,又用仁德来安抚万物。《周易》的这种"天人调谐说"认为人既要改造自然,也要尊重自然,在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调整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愿望。《园冶》继承了"周易"的变化、统一、平衡,达到"和谐"为根本目的的哲学思维,使造园达到了"好鸟要朋,群麋偕侣。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蔽,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的美景。
《园冶》阐述了造园,既要懂得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建造园林,还要通过所建园林来改善自然生态。所谓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不单指因地制宜,还包括节用。"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在造园上,这种指导思想不仅是技术上的权宜之策,更表明人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态度。探讨《园冶》的生态思想,并不是提倡回归到农耕时代,而是根据古人的造园理念,启迪当代的环境建设。对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材,计成曾说,"石非草木,采后复生""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墨斗冰裂纷纭"。只有珍惜资源,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谓利用园林来改善生态环境,是指通过人工园林这个小的生态空间来维护整个自然的生态平衡。园林中的植物不仅能够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更能平衡动、植物生物鏈,人与动、植物的和谐生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平衡,《园冶》虽未对此理论系统阐述,但通过构景的描述体现了这一朴素思想。
三、结语
《周易》的最高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园冶》继承了"周易"的理论精髓,自觉地追求客观自然与主观意识之间的融合,揭示事物之间的共通性,要求造园者将自然万物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深切地体悟大自然的气息风貌、运动形式、变化规律,从而能动地将主观意识统摄于自然的法则之中,铸造出合乎自然精神的大千世界。用《周易》爻辞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地。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它是《周易》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园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