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外贸企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开放型经济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开放式创新、市场主体性地位和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当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界定开放型经济的含义、分析其特点入手,指出了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市场方向转型、产业链延伸转型、产品标准转型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 概念 外贸企业 机遇挑战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271-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开放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对于特定的经济体而言,其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属于"开放型"或"封闭型",主要差异在于外部经济联系、交换及影响的密切程度。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是指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程度较深入,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跨国界流动较为自由,自身经济体制与外部经济体制融合度较高的一种经济模式。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和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境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
(二)开放型经济特点
1.强调开放式创新。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来看,有两个词始终伴随着它――开放和创新。开放和创新都是比较宽泛的经济学概念,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开放和创新这两大因素正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开放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创新又对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开放型经济的创新主要强调了制度模式创新和生产要素创新两个方面。
2.强调市场主体性地位。十八大报告的核心是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而开放型经济恰恰强调的是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可见开放型经济的鲜明特点就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表现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要减少对经济行为的行政干预,包括要谨慎适用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为经济运行创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等。
3.强调"走出去"战略。强调"走出去"战略,达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平衡。如果说过去的开放型经济主要侧重于招商引资的话,那么今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则更加强调对外投资、海外并购、承揽承包境外工程作业、转让技术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等,旨在使中国经济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二、外贸企业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开放型经济强调市场主体性地位,为外贸企业创造了公平发展的良机。十八大报告的核心是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而开放型经济恰恰强调的是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可见开放型经济的鲜明特点就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表现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要减少对经济行为的行政干预,包括要谨慎适用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为经济运行创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等。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来促进外贸企业发展的方式并不能真正促使我国外贸企业的自我健康发展,相反还会出现产品滞销、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国与欧盟发生的光伏产业贸易摩擦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因此,强调市场的主体地位,其实是为外贸企业创造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大好机遇。
2.开放型经济强调"走出去",为拓展新兴市场贸易空间扫清了障碍。虽然长期以来,我国同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偏小,但是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外贸企业越来越重视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并成持续增长的态势。例如,2010年,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值高达2927.8亿美元,而中日的双边贸易总值为2977.7美元,发展迅猛的态势可见一斑。从总体上来看,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比重仍然不高,发生的贸易额与双方之间的经济规模也不相称,所以外贸企业在新兴市场贸易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新兴市场的快速复苏,我国与其之间的贸易往来必将日益频繁,外贸企业应该重视和把握新兴市场贸易这一新机遇。
3.开放型经济强调自主和创新,有利于发挥我国外贸企业自身的优势。我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重视发展新兴产业,使我国加快了工业化进程,逐步完善了工业体系,提高了加工制造和产品配套能力,这也成为了外贸企业参与国际间竞争的基础。外贸出口企业大多以生产中低档的商品为主,需求弹性较小,所以受危机冲击的力度也较小,再加上产品的性价比高,在这特殊的发展时期,国外的消费者在面对高档次的产品时,更会关注于中国的中低档商品,使外贸企业获得发展的新契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多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在欧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爆发后,部分的外国公司为了缓解经营困难,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国际合作意愿,带动了我国外贸企业的产品出口。中国的外贸企业正在广泛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为全球的经济复苏做出贡献,这也成为了企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良好机遇。
(二)存在的挑战
1.品牌意识仍然较差,在开放型经济下缺乏国际话语权。很多出口商品是在中国加工组装以满足国外订单,出口商品自主品牌少,使中国逐步变成了世界的"制造中心"。虽然我国出口额巨大,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一直较低,与巨大的对外贸易额形成鲜明的反差。由于长期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知名的"品牌"几乎没有,大部分出口产品多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难以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立足,更难以适应个性化、品牌化、流行化和多样化的国际市场需要。
2.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在开放型经济下缺乏持续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构成相对较低的传统优势行业,如服装加工业,其生产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此类产品国际价格较低,获利微薄。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外贸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不少外贸企业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外贸生产企业如服装、玩具等,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市场的总体趋势是供过于求。由于绝大多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商品的国际价格不断下跌,外贸企业为抵消产品价格下跌损失的利润,只有采用不断扩大出口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弥补,企业盲目扩张业务规模,又转而导致外贸企业重规模轻质量的业务发展模式。 3.生产力要素普遍缺乏,在开放型经济下缺乏内生性动力。一是发展中普遍缺乏资本的注入。我国外贸企业的构成里,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匮乏一直以来都是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瓶颈。金融机构多热衷于对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对中小企业则设置种种限制和行为约束,提高融资门槛,从而形成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歧视。即使能够获得融资,中小企业支付的资金成本也高于大企业。二是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人才流失严重。懂外语、懂业务和懂技术的"三合一"人才在外贸企业奇缺,靠个别骨干支撑业务的局面,在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由于外贸企业机制缺乏活力,管理松懈,当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高薪聘请时,这些外贸企业的业务骨干大量流失,还往往带走客户和市场,使得公司蒙受重大损失。三是技术研发力度不够。很多生产型外贸企业提高生产力的办法普遍还是依靠人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而缺乏对技术的重视。事实上,在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依赖于技术,提升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也许是外贸企业的必由之路。
三、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外贸企业的转型路径
(一)市场方向转型,由发达国家市场转向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
我国企业出口的两大传统市场――美国和欧洲,正深陷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导致我国对这两大市场的出口额大幅下降。同时,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产品很容易成为发达国家市场打击的对象。因此,外贸企业应果断调整,抓住时机,积极开拓新市场。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较快,需求旺盛,消费者购买力不断增强,应成为我国企业大力开发的主要市场。但是,新兴市场的成熟度不高、法制尚不健全、信用风险较大,这是我国外贸企业应警惕的方面。另外,相对于出口市场的不景气,国内市场需求已趋于成熟,外贸企业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扩大出口转内销。
(二)产业链延伸转型,通过双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
首先是向前延伸产业链,加强产品供应管理来提升竞争力。外贸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必须摆脱"制造工厂"的帽子,要从制造环节向产业链前端延伸,主动加入产品设计与研发等前端环节中。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改进生产工艺,从根本上降低产品成本和原材料消耗,同时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降低对贴牌加工和零件加工的依赖性。
其次是向后延伸产业链,最大程度开发产品自身价值来提升竞争力。通过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手段,独立开发新的产品客户和原材料供应商,增强对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的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价格主动,改变充当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廉价加工厂"的现状。
(三)产品标准转型,全力争取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严苛的产品标准一直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贸易壁垒的主要工具。因此,争取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将成为我国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武器。近年来,我国企业普遍采取外销用国外先进标准、内销用国家标准的"双重标准"战略,虽然出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弱势地位,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不满和抗议,认为内销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纷纷转为购买国外进口产品。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标准已成为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会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因此,我国应积极介入目前还未制定国际标准的领域,主动参与,大胆提议,把国内成熟的国家标准推向国际市场。对于已有国际标准的领域,应积极承担国际标准修订工作,扩大国际标准修订中的话语权。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