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引导的多维思考

来源: 2018-08-29 13:49

  作者简介: 苏旭东(1980―),男,广东潮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中国论文网 /4/view-13099679.htm
  [摘 要]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主体意识增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价值评价趋于务实、理性,呈现层次性;价值认同渠道网络化,真伪是非鉴别趋于复杂化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认为加强对他们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应从养成教育、导向教育、人性化教育、服务性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等六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大学生;价值取向;特征;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028-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14[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お� 
  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分配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能否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逐步建立与大众化教育特征相适应的多维引导模式,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多元文化互为激荡、多样价值理念相互碰撞的环境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主体意识增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罗欢在《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以蛋蛋网络社区后勤交流版为个案》一文中,选取北京师范大学校内网络社区蛋蛋网“后勤交流版”为个案,对该校学生发表在蛋蛋网“后勤交流版”上的帖子进行分析、归类、比较,从一个侧面呈现当前大学生迫切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其中,大学生对学校饭菜分量、食堂卫生等问题的强烈反应,其实就是其主体意识增强,重视自身的切身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新思潮、新观念的影响,他们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得到张扬。他们对学校管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渴求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力求在学习生活中塑造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他们注重个人设计,强调自己在学校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从重权威和感情走向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然而,由于过分强调自我,他们会不太容易听进别人的建议或批评,思维趋于自我化,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由过去的义务主体教育模式向权利主体教育模式转变,大学生逐步成为具有多重身份的主体――既是培养对象,又是“顾客”,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价值诉求。�� 
   
  (二)价值评价趋于务实理性并呈现层次性�� 
   
  当代大学生在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价值观总体认同的情况下,其价值评价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根据某项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毕业后的选择、入党的态度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出国留学的目的上,38.4%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更好地报效祖国”,39.7%的学生是“为了开阔眼界”,21.9%的学生是“为了将来在国内有更好的收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就毕业后选择而言,39.6%的学生希望“继续在国内学习深造”,21.2%的学生要“出国留学”,19.3%学生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或个人创业”等。再如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调查中,虽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要争取入党,但因“信仰共产主义而要求入党”的仅占18��6%,入党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占51.7%,为“更好地发挥自己才能”的占29.7%。�� 
   
  当代大学生这种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之上的个体价值取向,往往是以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过程、客观效果为参照体系的,呈现层次化倾向。大学生由原来的固定班级制到班级流动化,使班级集体观念较以前薄弱;后勤社会化使学生“寄宿”与“走读”并存,学生间凝聚力和集体价值认同弱化;高校国际化交流教育模式逐渐兴起,让大学生对各种思想道德文化的接受和选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开始抬头,价值评价的异化特征明显。�� 
   
  (三)价值认同渠道网络化,真伪是非鉴别趋于复杂化�� 
   
  网络是一种最畅通、最具吸引力,而管理难度较大的一种高科技传媒形式。当代大学生热衷于和互联网进行生动的、人性化的交流,但网络也夹杂着道德败坏、精神空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色情、暴力、种族主义、宗教仇恨等信息,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增加了其鉴别真伪是非的复杂性,容易导致一些意志较为薄弱、信念混乱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 
   
  二、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引导的主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嬗变的原因是多元的、冲突的,因此,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理性发展,需要通过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采取多维手段来共同实现。�� 
   
  (一)加强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耦合和制约力度�� 
   
  首先,通过主流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使大学生能够认清整个社会到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抑制大学生错误价值取向的滋生、萌芽和发展。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大学生追求卓越的成就感,让他们都有强烈的渴望发展的动机和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从而形成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精诚合作、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其次,不要为大学生设定某种抽象的价值取向目标而使他们盲目追逐,而是要探索如何发挥大学生的历史主动性,从更深层面上把握大学生的整体价值取向。如通过搭建管理平台,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从而提高其主人翁责任感。第三,要充分认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差异性和超前性,吸纳其价值取向中的合理成分,从而推动主流价值取向的创新和发展。�� 
   
  (二)坚持多维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1.从养成教育入手,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 
   
  现今新生都普遍容易舍弃高中阶段养成的勤学苦练、苦尽甘来的价值认识,从而迷失了艰苦奋斗的动力。因此,新生入学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应将英雄报告会、户外拓展活动、观看励志电影等方式,贯穿到爱国主义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当中去,帮助新生明白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发愤图强的道理。�� 
   
  2.从导向教育入手,党团组织构筑精神支柱�� 
   
  高校党团组织具备引导着大学生正确地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科学发展观之路、朝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方向发展的职责,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坚持主流价值立场,自觉抵御错误价值取向的带头作用、凝聚作用和管理作用,为大学生价值取向指引正确目标。�� 
   
  3.从人性化教育入手,重视求真向善的精神需求�� 
   
  过去我们往往是从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需要出发来强调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合理需要,在现实中造成了似乎学生接受专业教育是自己的需要,而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则是党和国家的需要。事实上,学生既有求真的需要,更有向善、尚美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注重人性化关怀,将价值引导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合理需要结合起来。�� 
   
  4.从服务性教育入手,树立奉献意识��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高校激发大学生受教育潜能的全面做法,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管理者通过依法严格的管理工作,给学生在学业以及未来生活规划上起到指导作用;机关人员通过自己的热情服务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三育人”环境下,让大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5.从实践教育入手,催化感恩动力�� 
   
  社会实践往往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社会上、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只有让大学生得到实践的锻炼,才能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知识的重要,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享受到成绩的荣耀,这种“感恩性”的实践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党和国家,感谢父母,感谢自己,学会表达感情,增长知识与才干。�� 
   
  6.从环境教育入手,共筑和谐发展理念�� 
   
  高雅、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培育学生高尚情操,增强学生们集体凝聚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特性喜欢跟风,以寝室文化环境为例,往往是整个寝室学习氛围浓,个个成绩优秀;整个寝室迷恋网络游戏,全体宿舍成员成绩一塌糊涂。寝室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能塑造宿舍成员的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 
  参考文献: �� 
   
  [1]罗欢.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以蛋蛋网络社区后勤交流版为个案[J].教育探究,2009(3):34.�� 
   
  [2]陶国富.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十大嬗变与评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5):28.�� 
   
  [3]刘晓东.我国社会转型中大学生个人价值取向探悉[J].德州学院学报,2004(2):19-20.�� 
   
  [4]汪晓红,赵军.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4.�� 
   
  [5]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83.�おお� 
   
  �お� (上接第9页)�お� 
  �� 
  参考文献: �� 
  [1]张修芳.从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看我国高校扩招现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22(5):29-31.�� 
  [2]潘懋元.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J].高等教育,2004(3).�� 
  [3]李莹,陈学飞.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教研究,2006(1).�� 
  [4]李泽阈,林莉.关于我国高校扩招与高教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2002(1):9-13.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