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浅谈住宅与安居的哲学理念
摘要: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一个原点,这个原点是退无可退的原点,是一切事物发生的最初始的那一刻。道家把它形象的概括为了"道"。"道"是世界万物的原点,是一切事物发生的基础。
关键词:住宅 安居 哲学理念
1、 住宅与安居
1.1住宅建筑的起源
道家的哲学理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一个原点,这个原点是退无可退的原点,是一切事物发生的最初始的那一刻。道家把它形象的概括为了"道"。"道"是世界万物的原点,是一切事物发生的基础。在西方也有一句格言:"你回顾的越深,你的前瞻性就越远。"哲学具有一种还乡的特质,也一直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是谁"?那么我们就要问住宅建筑的原点是什么?
1.1.1功能的需求
在建筑起源的问题上,很多哲学家都把自然界看成是蛮荒的世界,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中国也不例外,如《韩非子。五蠡》中记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们不胜鸟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式'。"《淮南子,汜论训》:"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署蛰蚊。圣人乃作,为之构木为室,以为宫室,上栋下字,以避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由此可见建筑起源于原始社会环境的恶劣,无论是原始人的"穴而处"的穴居还是"构木为巢"的巢居,都是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征服。房屋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功能呢个性的要求,那就是用来居住,是原始人物质生活的手段。从这种层面上来看,建筑和衣服是一样,也是一种功能的需求。建筑对于人类。正如衣服对于身体的意义是一样的。
每一个人从他出生开始就开始向在自然中要求围合出一个属于人类自己的世界,从这个人类自发营造的封闭的世界中去逃避自然灾害的侵袭。这就像每一个人出生之后都会给自己穿上一层衣服,不管这衣服是树叶,兽皮,还是桑麻做的。这就像不管这房屋是石头做的还是木材做一样的,人总是一定要修建一个房屋,把自己隔离开来,而不是赤裸裸地暴露在自然的环境之中
我国学者扬新民在阐述原始建筑的起源的与本质的时候就指出,原始建筑最开是就是满足人类自身的物理和生理需要。这正如马斯落的五重需要体系一样,第一层需要和第二曾需要都是最基本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
1.1.2审美的需要
最开始的时候建筑的设计或许仅仅只有遮盖和保暖的需要,在寒冷的自然环境中,人需要衣服来保证最基本的需求,也需要建筑来获得一个遮蔽的场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第三层归属的需求开始出现了,在这种需求的影响下,建筑开始具有了一种社会的伦理功能。
人们开始对建筑进行设计,根据人体各种不同的尺寸作出了各种大小的建筑,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建筑,有官员的建筑,平民百姓的建筑,有祭祀的建筑,有平时的建筑。为了追求美观也同时在建筑上采用一些特定的颜色,或者在建筑上开始做一些装饰,使得建筑看起来富丽堂皇。从各个民族的不同的建筑形式,可以看出各自归属于那个群体。从这个群体中所修建的各种不同的建筑可以看出他是属于那个阶层,总之建筑具有了社会的功能。
从上述的层面上去说,衣服和建筑在本性上是一样的。人类会在自己的身体上穿上衣服,会在自然的环境中围合出建筑这一人造的世界,都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实际生存的需要,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知的,生存条件的恶劣迫使人类为了保暖,所以把人和自然隔离开来。另一方面服装和建筑的设计也是为了一定的审美需要,人总是喜欢美丽的事物。因而从事物的本质上来说,建筑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是两兄弟。
1.1.3精神的需求
在"最优秀的小说随笔"一文中,华莱士。史蒂文斯对诗歌的起源做了这样的描述:
诗歌是这样诞生的:我们居住在
不属于自己的地方,
除了扬名于世的那几天,
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我们被抛弃到了这个冷漠的世界里,我们想要追寻自己的家园而不能,苦闷之中诗歌诞生了。这表明正是飘泊无依的感觉激发了人类写诗的愿望。同样的动机也产生了神话--究竟是为了什么,人们开始创作神话,重新演绎这个世界,使它不再漠视我们的需求,不再主观武断,不再充满了偶然性,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真正的家园?建筑的产生也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生活在"不是自己故国家园"是多么地痛苦。"[5]
在这段文字中,卡斯腾认为是人类的漂泊无依的感觉使得人类产生了写诗的愿望。在房屋起源的传说中人们把大自然描绘成一个蛮荒之地,对于不断流失的时间和无限宽广的自然空间的恐惧使得我们开始想到选定一个地方建筑房屋,来结束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希望通过建早的这种行为来将不稳定的,时刻变化的自然环境转变成我们自己所熟悉的稳定的人造场所,并在这种场所中安居下来。古罗马的建筑学家维特鲁纬就曾经试图从火与原始的关系出发去探讨建筑的起源,他说:
"发现火之后,原始人先是聚集在它的周围,接着组成了议事机构,然后开始了社交活动。人们越聚越多,渐渐发现自己比动物优越了:他们不必四肢着地行走 ,而是直立行走。他们可以凝望美丽的星空。他们的双手可以和手指自如地去做想做的事情。他们在第一次议事时,提出了 建造窝棚的想法。有人用宽大的绿叶来藏身,有人在山的斜坡处凿洞,有人仿照燕子垒窝的方法,用泥和树枝搭起了类似的小棚子。"
从这段话的理解,对于原始人来说,火的确是件神气的东西?当人们点燃了 一团火焰之后,火源发出的光芒和温暖使得人们聚集在一起,从而构成了特定的场所。"在大自然多种燃起来一堆篝火,周围的环境自然而染就形成了一个房间。四周的岩石,头顶的树荫共同构成一处温暖的场所,或的发现使得原始人类发现自己比动物要优越,因为人类可以遥望星空。仰望星空和人类修建房屋有什么联系呢?是浩瀚的星空使得人类的精神产生了漂泊无疑的感觉,从而激发了人类定居的愿望。不管怎么样,通过把原始人类修建房屋人类修建房屋和星空联系在一起,维特芦苇是想告诉我们,原始人类修建房屋不等同于动物修建巢穴。修建房屋不仅仅满足人类对于身体提出一个遮蔽的场所,提供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和和森每需求,同时也是给人类的精神一个修葺的场所,以结束自己漂泊无疑的精神状态。
从这个层面上来,诗歌和建筑是一样的。"其实诗在本质上,也是人从精神上对于生命和世界的围合"[6],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2、住宅的本质
德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存在主义哲学又叫生存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海德格尔对人类的建筑行为做了哲学层面的深刻探讨,它既不是从艺术的角度也不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探讨人类的建筑行为,而是从思考"建筑是什么""安居的本质是什么"开始,从诗意的西居,安居的本质和意义思考了建筑的本意和本源。
海德格尔在其整个哲学背景和美学思想上,特别是比较"技术"和"艺术"相对立的存在的显现方式上,阐发了艺术的本质是诗的著名观点。,只有诗发生到场,按据才会发生。其实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的根本意义的根本之点就是热呢日建筑的意义如同诗歌一样给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 。"建筑的本质就是让人按居下来。通过分割空间,再将各部分有机结合成新的空间来达到这个目标。只有先定居下来,人类才会想到建房。正如不能把存在理解为存在者,我们也必须把定居区别于建房。如果定居原始的"的暗示"人和空间"的饿关系,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自己的家园,不要把人丢在无边无际的的空间中去,因为无边无机的空间在带来恐惧。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特别是现代人类的无根可依,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觉实质就是与时具进而不断变化的"定居"理念的理想。两者看似矛盾去业相互依存。
海德个儿的存在的立足点可以看作家,和家园,家园意味着身心的归属。从汉语的词源上。建筑也好,是个也好,哲学要好都市人类返归家园的渴望,探索。有建筑的地方必有人家,使人感到安居的家是真正的饿建筑,它使人类深深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
20世纪挪威建筑学家,挪鹁鸽,书儿子继承了海德格热的现象学分析方法分析建筑的意义,系统的发展了建筑让人安居的思想,尤其是将建筑的意义同人 的存在属性明确的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存在空间""场所精神"等重要概念。只要建筑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大地上的真实的"存在之家"或则说存在的立足点。使人类的孤独无依的新林有所安顿,这便是建筑最重要的,最深刻的伦理功能。
"人因宅立,宅因人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皇帝宅经》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建筑。从建筑材料上来说西方有石头的建筑,在东方有木材的建筑,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之后还,钢铁的大规模生产还发展出了钢铁铁的建筑,在中国的陕北还有独有的窑洞建筑。从建筑的几何形状上来说,有圆形的建筑,有方形的建筑。从建筑物的颜色来说,有红色的建筑,黄色的建筑,蓝色的建筑。从建筑物的用途上来说,有宗教建筑,民用建筑,还有工业建筑等等不一而足。那么什么才是建筑的本质,卡斯腾在《建筑的伦理功能》为了说明建筑和建筑物的区别提到了一个关于装饰化棚屋的问题,一个装饰的棚屋是不是建筑。如果是,那么建筑就简单等同于实用房屋加上装饰。
住宅建筑的起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出于功能和审美的需要 ,二是人类的精神也需要一个休息的场所。中国古老的黄帝宅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因宅立,宅因人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8]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链条:建筑-人-自然。诺伯舒茨从现象学的原理出发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建筑是给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建筑的本质是让人安居下来。通过分割空间。再将各部分有机结合成新的空间来达到这个目标。只有先定居下来,人类才会想到 建房。"人类任何的建筑行为都是为了在自然的环境中求得"一个生存的立足点",人类修建房屋的行为表达了人类向自然求生存的意志和智慧。一个生存的立足点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黄帝宅经里面的第一句话-人因宅立,宅因人存。建筑存在的本质是人,建筑人是建筑存在的核心。
3、住宅设计的任务
黄帝宅经的后半段人宅相扶,感通天地,这句话从根本意义上道出了建筑设计的终极意义。那么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是什么意思呢?路易斯康的建筑观点认为:"当你创造了一栋建筑之后,你就赋予了他一个生命,他会和你说话。"在这里建筑不是一个死的物体了,而是具有了某种生命的东西,当人类建造它,它在自然的环境中存在的时候,它就在自然的环境中倾听着,并把听到的东西通过自己向人类诉说[11]。
可以说人类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营造了建筑,并通过自己营造的建筑更好的去洞悉自然世界,明白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四季更替,日起日落都在这栋建筑里面呈现了。人类了解了宇宙运行的规律,懂得了人和人相处的社会行为法则,明确自己作为个体存在的事实,从而寻找到个体存在的意义,获得个体的尊严和解放。
"设计,就其根本意义而言,是一种"人与理想世界的现实关系"的构建。"[12]只要设计要通过工程技术而实现,那么他们必然就要和现实发生种种的关系。人们是通过住宅去认识现实社会的种种关系,建筑在这种意义上充当了现实和理想的桥梁,给人类提供了一种和外界交流的媒介作用。
通过设计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客观的真实世界,从真实的角度去做建筑的设计。综合人类的理性,工程建设的技术,去创造人类未来更真实更健康更合理的生存方式。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