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提高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②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的结合确保企业经营成功③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可能导致价格贵④工匠精神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标志和主导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2我国自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知识产权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保护不够严格、侵权易发多发、影响创新创业热情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为此,企业必须①树立规则意识,不断提髙应对知识产权国际纠纷的能力②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服务休系③坚持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④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强化收入分配制度的知识价值导向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32015年,中英两国贸易水平不断提升。习近平访英期间,双方签订的商业协议总价值接近400亿英镑,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双方就中国在英投资修建核电站以及投资修建伦教至曼彻斯特高铁签署了合作协议。这表明我国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国策②对外贸易增长步伐明显加快,国际收支趋于平衡③积极开展国际能源互利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④资本市场化程度提高,资本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4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是“善治”这个政治学术语在中央全会层次的文件中首次使用。“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即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善治”目标的是①健全公民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与水平③厘清政府权力范围,建设服务型和有限型政府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5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有关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要求,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出台了相关意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尤其强调要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和考核问责机制。据此,以下措施合理的是①地方政府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债务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②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审计监督,做好政府债券的发行兑付工作③地方政府要严格执法,依法追究违法举债政府责任人的刑事责任④人大要加强政府举债及债务风险的监督力度,督促政府量力举债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62016年1月13日中国政府制定的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发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强调,中国将不断充实和深化中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促进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一强调是基于①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双方存在诸多利益汇合点,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当代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④阿拉伯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7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引起文物界轰动,墓里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整套乐器、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安车等,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情形。在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极大提高了出土文物的完整性。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①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②考古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③通过出土的文物,能够感受到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④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8晋商并不依靠本地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头脑,最早把南方茶叶、丝绸等贩到北方,又开创了票号。李克强将晋商精神归纳为“无中生有”,并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是不可分割的融为一体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③精神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④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结果依赖于主体意识的选择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9地幔堪称最大的“地球化学储库”。但迄今人类关于地幔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用地震波等方式进行的地球物理测量或地幔岩石进行的样品分析。由于未能直接从地幔取样,因此对其知之甚少。目前正在执行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正是起源于此,计划通过钻穿地壳,“触摸”地幔。材料表明①科学研究的任务决定了实践活动的需要与进展②科学家对地幔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③实践的条件和手段是制约认识深度的重要因素④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实验对象的完整信息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0《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车辖,须臾刘(刘,通“镂”,刻削)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对此记载认识正确的是①错误地认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因人而异②肯定了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③包含了应把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的思想④坚持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