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3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重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性作用③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④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4“心静自然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承认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有合理性②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③承认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④承认了静止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阅读的方式也在日益多元化,我们可以读“书”、 读“广播”、读“电视”、 读“网络”、读“微信”等等。一位网友据此认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我们所需的一切知识和精神食粮。该网友的观点
A.具有合理性,因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B.具有不合理性,因为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
C.具有合理性,因为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D.具有不合理性,因为间接经验是认识的途径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6古诗词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下列诗歌寓意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谁挥鞭策运四季,万物兴衰皆自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7传说远古的伏羲部落原图腾是蟒蛇,后来伏羲集各归顺部落的图腾形象于一身,形成了蛇身、马首、晰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虎须的综合体,伏羲将之定名为“龙”,并作为部落的新图腾。从龙的形象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D.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8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让很多人失去了记忆中的故园,“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为此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建设要“让居民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要求是①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②立足整体实现事物系统结构的优化③坚持群众观点、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 ④自觉遵循了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9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截然不同。19世纪初,拿破仑提出“睡狮论”;19世纪末,出现“黄祸论”“东亚病夫论”;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中国崩溃论”;近年来,欧美发生经济危机,又出现“中国救星论”。由此可见①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②真理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方法等条件的限制④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复杂、变化的客观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20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要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导发展方式转变。重视发展理念是基于①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②先进的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③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