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2年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力求科学精准,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控制疫情。这一要求( )①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着眼长远,坚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③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④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2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二○二一新年贺词中提道:“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3“杀伤性叫醒”是用惊醒的方式,切断启动过程,让人立即恢复意识。这种粗暴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情绪失控、冷漠麻木、哭闹等负面影响。这说明( )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事物之间的联系受意识支配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4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能够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但如果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材料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②要推动矛盾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③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5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人类正是在与瘟疫的抗争中掌握了传染病防治知识并成功地用于抗疫:麻风病让人类学会了“隔离”;霍乱教会了我们清洁用水;新冠教会了我们戴口罩;鼠疫告诉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消杀鼠患;肺结核、肝炎的传播,促进了疫苗的研发和普及。由此可见( )①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②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矛盾双方有时是相反相成的④科学理论推动实践顺利开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6“秋雨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捂春晾秋”的老话经常在气温交替时被提起,但对于宝宝来说适用吗?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成熟,不能单纯强调冻,可以从耐寒锻炼开始,入秋之后,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用冷水洗手洗脸,之后要用干毛巾擦,但天气变化反常,气温骤降时,仍然坚持不给孩子保暖,很可能会引发伤风感冒,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抓住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而不应盲目固守③善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之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7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成功在轨交会对接,中国距离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的目标更近一步,2022年底,我国将建成中国空间站。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表明( )①要遵循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③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会发生质的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8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包括清洁、烹饪、公益劳动等内容,“动手”指数很高。开设这门课,旨在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之所以强调“动手”,是因为( )①认识源于实践并以实践为目的和归宿②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更容易成为真理③在实践过程中主体的综合素质能得到提升④以实践为基础的正确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9得知有100位教授批判自己的相对论后,爱因斯坦说:“......如果我是对的,找一千个教授出面也没有用;如果我是错的,有一个人出面证明就足够了。”爱因斯坦如此回应是因为( )①认识的真理性受实践内容和水平的制约②真理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③认识的真理性不因人的认知水平而改变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20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下列阐释正确的是( )
A.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B.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
C.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
D.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