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天津
导航

2020天津解放军考军校招聘考试:语文《项羽之死》教学案详解

来源: 2020-03-13 16:48
《项羽之死》
一、整体把握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这些细节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文章思路结构:
按照描写的场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写垓下被围的困境。垓下之战,项羽首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完全陷于被动地位,被汉军两面夹击,死伤惨重,粮草断绝,在汉军的重重围困下只好闭城坚守。这一段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这两个连续性的事件,刻画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第二部分(第 2 、 3 段),写东城快战。其中第二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这一段的前半部分写项羽的逃亡过程,这部分描写简明扼要,把逃亡路线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战争的形势和项羽的处境一目了然。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写项羽在此绝境中说的一番话,表现了项羽的极端自负和轻谋寡虑,也写出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而第三段则重点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这一段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第一次行动在突围中斩了一员汉将,第二次行动吓跑了追上来的汉军骑兵将领赤泉侯,第三次行动再次突围,并斩了汉军都尉,杀了数十百人。这三次行动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也刻画了他的自负。
第三部分(第 4 段),写项羽自刎乌江。这一段写了两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项羽曾经想过东渡乌江,但是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第二个场面是赐头故人、自刎而死。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赠马赐头的豪侠意气。此文刻画出了很多生动传神的细节,项羽诀别美人名骓时的泪水,陷入绝境的宣言,东城突围的声威,乌江拒渡的笑谈,自刎之前的回顾,都令人难以忘怀。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的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文章写作特色:
1.情节抑扬徐疾,张弛有致。
“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可以说每一个都惊心动魄。而三个场次之间的节奏变化,更是抑扬徐疾,仿佛一首张弛有致的交响曲。第一场次重在抒情,节奏纡徐,情如悲笳怨笛,以变徵之音形成了呜咽深沉的境界。第二场重在叙事,全用短节奏,进行速度,铁马金戈,声情激越。第三场江畔陈辞,羽声慷慨。“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连用两反诘句,顿挫抑扬,极唱叹之胜。
2.细节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文中用了许多形象生动,蕴涵丰富的细节,其中必有不少出于传闻、揣度,但无不使人感到可感可信、入情入理。第一场景中虞姬悲歌,第三场景中乌江拒渡,赠马赐头,一波三折,全凭细节传神,使全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在传记文学中,不说绝后,至少空前。清刘熙载《艺概》所谓“太史公时有河汉之言,而意理却细入无间”;钱钟书《管锥编》所谓“马(司马迁)善设身处地,代作喉舌”,都是赞扬他设计的细节情理兼胜,妙合无垠。
3.手法多种多样,人物形象丰满。
司马迁在刻画项羽这一个旷世英雄的穷途末路时,是怀着满腔激情的,他运用史实、传说和想象,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对项羽进行多方位的刻画,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让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形象鲜活丰满,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指导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自读、质疑、解疑:
( 1 )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 2 )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迷惑。
( 3 )提交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2.学生小组合作,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补充答疑。
( 1 )确认课文注解的重点词句
( 2 )教师补充讲解
(二)突破重点难点——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客观评价人物形象
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部分: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
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部分: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
行动描写:三次行动
性格特点:勇猛、自负
第三部分:乌江自刎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 无颜见江东父老
性格特点:宿命思想、知耻重义
2.探究三个问题,分析项羽失败原因
问题一:项羽曾经在彭城之战中以 3 万人马战胜过刘邦的 53 万大军,打了个以少胜多的漂亮仗,“垓下之围”时,汉军共 50 多万人马追击项羽,但项羽此时还有 10 万人马。可见,项羽他还是有机会转败为胜的,但为什么他最终会兵败垓下呢?
问题二:在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中能否找到项羽失败的原因所在?
问题三:当兵败垓下的项羽逃至乌江边时,乌江亭长有船渡他过江,这可以说是他再次起死回生的机会。然而,项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乌江自刎?
3.结合“相关链接”,客观评价人物形象
( 1 )既然项羽身上有如此多的不足,你觉得他还是英雄吗?你更认可“链接”中谁对项羽的评价?(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杜牧的评价:《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清照的评价: 《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的评价: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毛泽东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2 )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要服从于历史评价。
4.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的?
太史公曰 :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明确:不隐恶,不虚美。赞赏他盖世的功劳,推崇他光明磊落的人格和不屈于人的气概,但也指出他的自负与不自省。
(三)比较阅读——认识更完整的项羽
1.提供资料
( 1 )破釜沉舟
( 2 )巨鹿之战
( 3 ) 坑杀屠城: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兵,西屠咸阳,在他做出这些残暴行为之时,他就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资格,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是项羽自己将天下百姓推到了刘邦一边。(政治家)
( 4 )刘邦、韩信眼中的项羽
2.学生完成写作练习:说项羽。
(四)思考探究——人物传记类散文形象性的体现
总结: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