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速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知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动态的,主观性的,因此你以为你现在学的知识是真理,然而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存在的真理。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知识需要在实践生活中运用和创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学习历程不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可以理解为:学生来上课前其实在生活中已经有过相关的生活经验,是有一定的基础,这是丰富性。然而每个学生因为生活经验、学习环境等等的不同导致每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这是差异性。
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三、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去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和我们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类似。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学习时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其实就是提倡合作学习
3.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进行情景教学,去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动手操作,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