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

来源: 2017-05-17 19:41
 模拟试题
一、填空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出版事业的国家之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正式拉开了中国出版的序幕。
2.出版物是将精神内容复制在物质载体上向公众传播的作品。
3.1843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开设的墨海书馆是中国大陆最早使用中文铅字机械印刷技术复制出版物的机构。
4.1905年设立的上海书商协会是我国首家近代化的出版行业管理机构。
5.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使用现代机械印刷设备的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 。
6.书籍成为商品在我国始于西汉末期。
8.在我国,无论以哪种方式审稿,都要经过 初审 、 复审 和 终审                    三道程序,这个程序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审制
9.电子出版经历了电子排版、多媒体出版以网络出版 三次技术上的飞跃。
10.组稿的方式包括个别约稿 、社会征稿和群体集稿三种方式。
11.稿件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自投 、推荐、引进和组织。
12.对选题的论证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价值判断、市场判断和可行性判断 。
13. 审稿的方法有通读 、比较 、分析 、综合四种。
14. 审稿的标准就是衡量稿件决定其取舍的标准,即审稿的原则 。
15. 在对书稿和文稿的整理加工中责任编辑要把握好尊重真理和尊重作者两个基本原则.
16.版权贸易又称 著作权贸易,一般是指我国出版单位与 外国出版机构或
 著作权人,就作品著作权的转让或使用许可所进行的交易活动。
17. 经过编辑加工的书稿必须达到齐、清、定 ,符合发稿排版要求后,才可送物质生产部门排版、印刷、装订。
18.校对工作包括校是非和校异同两个内容。
19.书籍的辅文分为识别性辅文、说明和参考性辅文和检索性辅文三种。
20.选题的策划需要大胆引入市场观念。
21. 编辑过程的三个阶段是 编前环节 、 编辑加工与 编后印制宣传 。
22.中国图书市场已完成了由 卖方 市场向 买方 市场的转变。
23.在组稿的过程中,我们所说的引进是指通过版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稿源。
24. 个别约稿 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组稿方式。
25.一个编辑没有丰富的 作者 资源是很难完成组稿任务的。
26.在组稿过程中一般需要签订两份合同,即约稿合同和出版合同。
27.通读是初审者了解书稿全部内容的唯一途径,至少要进行 两 次。
28.我们主要是从思想政治和学术(艺术)两个方面去衡量取舍稿件的。
29.发稿单据均由责任编辑填写,编辑室主任审核,最后经总编辑签发后随书稿发出。
30.订正原稿的是非问题,属于编辑的职责范围。
31.校对人员发现原稿上的差错,只能用铅笔画出,并填写质疑表。
32.终校必须有出版社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33.终校后还应进行一次通读检查。
34.1908年成立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唱片公司。
35.中国对外全面开放音像制品的分销市场是从2004年12月10日开始的。
36.1985年,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首次展出CD-ROM光盘出版物。
37.1992年面市的《邮票上的中国》是我国的第一张CD-ROM。
38. 1992年面市的《邮票上的中国》是我国的第一张CD-ROM。
39.我国对音像制品的进口实行许可制度。
40.新闻出版总署于2004年1月13日批准设立了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
41.1949年3月出版的李次民撰写的《编辑学》,是我国第一本以“编辑学”命名的著作。
 
二、判断改错
1. 中国书籍编辑理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                    
2. 我国迄今尚未有一部完整意义的出版法。
3.书籍成为商品在我国始于唐朝(西汉末期)。                              
4.版权贸易是一种以无形的知识产权为贸易客体的特殊的贸易行为。        
5.出版物的价格(难以做到)等同于它的价值。                                      
6.网络出版具有即时、大容量、多样化、广泛性四种特点。                
7.音像制品等视听媒介不能算是出版物。                                
8.我国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图书抄写为业的人,称为“佣书”。       
9.印刷方式是迄今为止出版物复制的唯一方式。                           
10.中国的编辑活动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1.在图书的校对中,作者(责任编辑)必须看第二次校样。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出版事业的国家之一,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正式拉开了中国出版的序幕。                                               
13.在我国,绢帛是纸发明以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文献载体。                        
14.古印度人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纸草纸和贝叶。                                                                         
15.出版部门通过商业的手段进行意识形态的工作,所以说它是商业部门。            
16.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最初是和文献资料的选编校勘相联系的。                   
17.西汉末期出现的专门卖书的书肆是我国图书销售业的真正开端。
18.出版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活动又是一种商业活动。
19.编辑是作者的创作价值指向和读者的阅读价值取向的协调者
20.编辑与作者之间是主客体关系。直接客体是作品, 间接客体是作品的创作者。
21.编辑与读者是供应与消费的关系,也是生产与监督的关系。
22.满足市场(读者)需要是编辑的根本任务。
23.审稿的标准就是衡量稿件决定其取舍的标准,即审稿的原则。
24.书稿齐、清、定是加工发稿的基本要求。
25.所有媒体的编辑传播信息的程序都是一样的。 P15
26.选题论证是保证选题质量的重要环节。
27.对社会效益把握不准的选题要重对待。
28.个别约稿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组稿方式。
29.在组稿过程中一般只需需要签订一份合同,即约稿合同。
30.一般情况下,初审者对书稿的通读至少要两次。
31.订正原稿的是非问题,不属于 编辑 的职责范围。
32.校对是书稿发排后、印制前的一道独立工序。 P142
33.一般情况下,通俗读物和初级读物经过三个校次后即可付印。
34.教科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工具书等通常经过三个校次后即可付印。
35.校对人员发现原稿上的差错后可以直接修改,无需询问责任编辑。
36.校对人员发现原稿上的差错,只能用铅笔画出,无权修改。
37.终校必须有出版社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38.非专业校对人员或初级专业校对人员可以担任终校。
39.终校后还应进行一次通读检查。
40我国对音像制品的进口实行转让(许可)制度。
41.汉代以抄书出售为业者和书肆经营者可以说是我国早期的出版工作者。
42.没有发行也就没有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出版业。
43.出版物的产生比人类最早的书籍—-西亚泥版书和埃及纸草纸书晚两三千年。
44.目前电子出版物最普遍的形式是——CD-ROM类光盘。
45.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影响最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46.我国第一部互联网出版物《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是2000年10月出版的。
47.“内部报刊”,“内部图书”不是出版物。
48.我国专门的出版法规是在20世纪初期才形成,比西方国家晚了约200年。
49.图书差错包括文字、格式、标点和其他符号差错等,但按同一标准计算差错率。
                                  
三、名词解释:
1.书籍: 用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按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系统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
(1)以信息知识为内容;
(2)以文字、图像、声频、视频、代码等作为表述方式;
(3)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存在的依据;
(4)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出来;
(5)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制作。
2.出版物: 出版物是将精神内容复制在物质载体上向公众传播的作品
3.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编辑方针对出版物进行策划、组织、审读、加工、评价,为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从本职工作出发,干什么工作必须对什么工作负责,责任编辑应对自己所经手的出版物承担一定的责任。
4.编辑过程: 编辑过程——实现编辑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手段,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作环节,它是以调查研究、收集信息为起点,竭力寻求一个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优秀选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整理加工、校订、装帧、宣传推荐等活动,最终奉献一个内容和形式俱佳的出版物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5.选题: 所谓选题,是纸质媒体编辑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资源或来自于读者和社会的阅读需要而提出的书稿或文章的拟出版题目
6.选题策划: 围绕着选题展开的信息采集、市场调研、文本论证以及统筹性决策等劳动,即称选题策划。
8.编辑加工: 编辑对三审通过的书稿,按照出版社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
润色和提高的工作,就是书稿的编辑加工。
9.“齐、清、定”: 齐、清、定——“齐”:发稿时书稿一定要齐全,包括文稿或图稿,不得遗漏,也不得重复。“清”:加工后的书稿一定要清清楚楚,原稿字迹清晰、工整,加工得醒目、规矩,易于辨认。“定”:指发稿定稿,所发的书稿内容都要确定,不能存在任何问题。
10.校对: 校对——指校对人员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或通读检查,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的工作。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
其一,校对工作的依据是原稿或定本。
其二,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或定本来发现、订正校样中的差错,又要发现原稿或定本本身的差错。
11.音像制品: 音像制品——以电、光、磁介质为载体,用数字或模拟信号,将图、文、声、像记录下来经编辑加工后,通过视听设备播放使用的出版物
12.电子出版物: 子出版物——指以数字代码形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13.互联网出版: 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终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14.三审制: 审制——指在我国出版单位的审读稿件的一项基本制度,即责任编辑初审、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每一审级都必须写审稿意见,但三者各有职责,审稿意见的写法也有不同。初审是整个审稿工作的基础,要对稿件作出最初的全面评估和判断,至关重要。
15.版权贸易: 又称“著作权贸易”,一般是指我国出版单位与外国出版机构或著作权人,就作品著作权的转让或使用许可所进行的交易活动。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书籍?与报刊相比书籍的主要特点有那些?
1.书籍——用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按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系统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
(1)以信息知识为内容;
(2)以文字、图像、声频、视频、代码等作为表述方式;
(3)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存在的依据;
(4)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出来;
(5)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制作。
现代书籍的主要特点
(1)每种书都有单独的名称,不像报刊各期均以同一名称出版。
(2)以提供知识为主,主题集中,具有系统性,论述较深入,内容较稳定,寿命较长。有些名著已流传几百年,甚至超过一两千年,仍有生命力。
(3)装帧形式有独创性,开本型号一般比报刊小,在正文前有扉页。
(4)篇幅不固定,出版不定期,出版周期一般较长。
(5)可以修订再版。
2. 请简要回答编辑出版工作的行为原则。
编辑出版工作的行为原则(P18-25)
1.坚持主旋律原则:
坚持党对传播事业的领导,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针,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坚持双效益原则:
当两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当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3.文化选择原则(6大选择原则):
a)有关学术界公认的标准、难题以及对已确立理论的反驳的稿件;
b)如无公认标准,力求推出多元化讨论的稿件;
c)开辟新学科和填漏补缺,丰富和具体的现实描绘的稿件;
d)具有独创性,属于沉思和灵感的产品;
e)艰苦的经验主义调查研究总结;
f)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方案与经过模拟测验的对策模式。
4.遵纪守法原则
3.什么是校是非?它与校异同有何关系?
1)校异同功能——指校对工作具有的发现校样中一切不同于原稿或定本的地方,并能对其予以订正的功用与机能。
(2)校是非功能——指校对工作具有的发现原稿与定本中的错漏和不妥之处的功用。订正原稿的是非问题,是属于编辑的职责范围。校对人员应作出标记,以质疑形式向编辑提出。
关系:
校异同和校是非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互融关系。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共同构成出版校对工作的基本功能。
a)校异同和校是非目标的统一性。通过校是非,发现原稿自身的差错;通过校异同,把住录排错误的关口;用校异同与校是非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订正校对遗留的差错。
b)校异同与校是是非作用的互补性。校异同的作用是显真保值。(消灭显性错误)校是非的作用是纠错增值。(消灭隐性错误)
4. 按照著作的方式划分,作者可以分为那些类型?
(1)著者
(2)编著者
(3)编纂者
(4)选编者
(5)主编
(6)译者
(7)编译者
(8)注释者
(9)校订者
5. 请简要回答出版物的读者的特点。
(1)广泛性
(2)复杂性
(3)间接性
(4)不确定性
(5)自主性
6. 选题策划包括哪几个环节?
(1)信息准备
(2)选题构思
(3)选题论证
(对选题的论证主要从论证价值判断、市场判断、可行性判断三个方面进行。)
  (4)选题优化
7. 我国出版界对稿件采取什么样的审稿标准?
(1)思想政治方面:健康的思想内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维护宪法;第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学术(艺术)方面:学术(艺术)质量是衡量稿件质量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准,这就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坚持审稿原则和出版自由的关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审稿原则和个人爱好兴趣的关系。
8.我国出版界采用的“三审制”存在哪些弊端?
(1)三审制没有对参评编辑的资格做出明确规定,出版社就对他们胜任与否不作考虑。这势必使三审“虚位”,流于形式。
(2)三审制过于强调评审工作三环节层层缔结的程序性,而相对忽略了层级间的协调合作。
(3)三审制度是一种分级责任制但就其事实过程盾,三个环节的责任并没有截然分开。
(4)外部因素:各地出版信息流畅不通,致使学术书稿真假难辨;出版社经费不足,无力聘请社外专家;总编辑行政事务繁忙,无暇认真参评书稿等。
9.编辑加工整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书稿内容的加工;
(2)文字加工;
(3)技术加工;
(4)事实材料的核实;
(5)辅文和图表的编辑加工
10.请简要回答校对的基本步骤。
1.校对的基本步骤包括:(1)校前准备:安排校次、人员分工、了解原稿;(2)正式校对:一校、二校和三校;(一、二校以校异同为重点,三校与通读以校是非为重点)(3)校后的整理与检查(内容:a.页码整理;b.注释整理;c.附件整理)
11.校对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各有哪些特点?
对校法:比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点符号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录排错误的一种校对方法。特点是比照原稿,逐字核对校样,发现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异同,以原稿为依据改异同,保证将原稿正确无误地复制成付印样。(1.点校法;2.折校法;3.读校法;4.倒校法)
本校法:在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的一种校对方法。特点是一定要依据本书的内在联系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对照。
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通过本校发现原稿的疑点之后采用此法,主要是利用各种标准和规范及权威书籍,从中找到排疑的根据。
理校法: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特点是凭借校对者的主观认识来进行是非判断。
12.请简要回答编辑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观点鲜明
(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3)文字简练,态度平和
(4)签署完整,归档备查
五、论述题
1.编辑学识的博与专是矛盾的吗?为什么?编辑人员为什么应该努力成为一编辑家?
博与专的问题是对我们专家学者的内在素质和主攻方向的要求问题。所谓“博”,指横向的知识广度,即我们的专家学者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所谓“专”,指纵向的深度,好我们专家学者必须精通自己所从事的教学科研的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能够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一定的造诣。有人把博与专打个比方中,“博”好像是一张平铺的方纸,面积的确够大,但没有深度;“专”就好经费将这张顺着一个角卷起,它的面积不变,但却有了深度。
博与专是辩证统一的。要想在教育科研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有人认为:“隔行如隔山”,一个人能精通一门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再学其他,势必分散精力。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博与专是对立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没有专的“博”,只能象万金油一样,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没有博的“专”,也只能是“无时得鸟”
博与专是相对的,并且也能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在当今信息时代,任何一门学科,固然有它本身特殊的规律,但也有与其他学科共同的普遍规律。只要我们能弄懂一门,那么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就是博的基础。反过来,知识越是广博越能帮且我们对某一学科的精通,这样,专专又是博的结晶。广博是发展的基础,专精是走向成功的保障
   2. 结合实际谈谈编辑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职业意识?
1.责任意识
编辑的责任意识是指编辑在出版工作中所具有的对国家与读者的责任感。它包括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政治敏感力、全局观念等对党和国家的责任,也包括出版物内容与形式方面对读者起的引导、教育作用。
编辑所编的书,代表他那个时代的文化,也照亮着那个时代文化发展的道路。必须具备责任意识,才能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出版物内容正确、丰富、精彩,发现和培养作者,满足、引导和提升读者的阅读品位,创造和积累文化。
2.中介意识
编辑是作者和读者的中介,只有强调编辑中介意识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编辑的任务才会完成圆满,编辑的劳动才会得到承认,出版才有地位。
  3.服务意识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发展,编辑是社会文化的生产、积累、传播者,没有编辑的劳动,稿件永远不会有进入社会流通领域的可能。编辑的服务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生活,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4.市场意识
市场意识是现代出版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与出版、经营与管理实践活动中凸现的一种新的编辑出版理念,体现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包括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编辑对图书商品属性的总体把握以及与此有关的图书选题策划、营销宣传、最佳出版效益的等方面。市场意识既要强调经济效益,更要强调社会效益。
3.什么是访问作者报告?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撰写访问作者报告。
编辑人员在编辑活动过程中需要与作者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除通信外,编辑有时还需要登门拜访作者,共同商讨工作,交流信息,同时还能加强感情联络。编辑访问作者后,应尽可能作一些书面记录,或写份报告,以备日后查考。
(1)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原来计划要写的内容须作较大的改动,而写作提纲已交出版单位讨论通过。
  (2)作者向编辑提供了当前国内外的一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与出版单位的工作有较大关系。
  (3)作者对出版单位的工作或出版物提出意见或建议。
  (4)编辑参加学术讨论会。
(1)访问的一般情况。包括访问的时间、地点,访问的对象及其简况。
 (2)访问的原因、目的和要求。编辑访问作者,有时是为了了解稿件的撰写情况,有时是想了解作者新的写作意向,有时是向作者征求意见,有时是向作者请教问题,有时则是为联络感情而作礼节性访问。访问报告中对这些要作简要说明。
 (3)访问的结果。应该说明访问后的收获,如了解到什么情况、得到什么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等。
(4)编辑的看法。对作者反映的情况或意见,编辑可作出自己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试从网络出版的特点、形式谈谈我国网络出版的现状。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网民数已高达2.53亿,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这无疑是网络出版的巨大机遇。网络出版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中国网络出版发展状况及政策》报告称“全国现有的80多万个网站中,涉及到出版的占25%,这些网站的编辑量超过总编辑量的40%左右,从业人数超过4万人,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500亿元左右。”虽然网络出版呈现出了可喜的局面,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网络出版还主要集中在学术方面以及大众消费方面,其中网络游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网络出版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a.在网络上发布电子版图书;
b.将电子图书通过电子信箱有偿或无偿地发送给订户离线使用;
c.个性化印刷定制服务。(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集成销售模式)

a.市场;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影响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与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相适应,网络出版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b.网络图文出版;
c.网络教育出版;
d.网络出版机构建设;
法律法规建设。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