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③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3)论道德教育: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1)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①正谊明道②以仁安人,以义正我③强勉行道④必仁且智⑤明于性情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1)西晋的国子学:晋武帝立,反映了教育的等级,开官学分士庶的先例;(2)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南朝宋文帝下令在京师开设“四馆”(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南朝宋明帝设总明观,设祭酒,置玄、史、文、儒四科;
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1)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①崇儒兴学,推行教化;②兼用佛道,控制民众思想;③发展科举,选拔人才,改进吏治;④推进民间办学,发展私学,补充官学。(2)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隋文帝设立了国子寺,隋炀帝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设祭酒一人总管学校,首次设立了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长官;(3)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①中央官学。唐朝“六学二馆”(太学、国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弘文馆、崇文馆。表示教育等级制度的加强,不同的阶级出身入不同的学馆);②地方官学。长史负责地方官学事务;
3.私学——原因:①社会民众的需要;②政府的倡导;③隋唐经济的发展。私学依其教学程度有初级和高级之分。凡进行启蒙师资教育和一般的生活和伦理常识教育的为初级私学。凡进行专经传授或其他专业知识技术传授的为高级私学。
4.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1)建立了中央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制度(2)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3)教学内容的丰富,扩大了知识范围(4)学校类型和设置形式的多样化(5)教育的等级性增强。
4.科举制度建立——(1)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隋炀帝大业三年定十科举人,即科举制度的开始;(2)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①科举考试的程序是乡试-省试-吏部试②考生来源为生徒和乡贡;③科举考试的科目为,唐代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两大类。文科举又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定期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其中经常举行的有明经、进士科;④科举考试的方法为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3)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相互区别又有联系。区别: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制度。关系: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科举制是学生取得官职的必由之路。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①积极作用: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向学的风气;冲击了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错误思想②消极影响为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败坏学校和社会风气,贪污受贿之风盛行;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