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 2017-08-28 16:12

   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如何解决“西学”与中国固有文明之间的关系,洋务派提出的典型方案就是“中体西用”。认为在突出“中学牙,〔又称“旧学”)之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该肯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

    19世纪6O年代初开始,就有人用“主辅”、“本末”、“体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概念范畴来表达“中学’与“西学’二者应该何为主导,何为从属的观点。如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写道:“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抽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钱?t,到19世纪90年代,发表类似观点的人越来越多,而表达方式越来越明确,并逐渐定型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流行语‘。直到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主旨,进行集中阐迷,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值得往意的是,提倡“中体西用”的并不都是洋务派人物,但他们在洋务运动时期多附从洋务派,为洋务派提供思想理论。“中体西用”是洋务实践活动的基本纲领,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洋务学堂的招生和遴选留学生时注意汉文、经学有根底者。在教学内容上曾国藩等强调要“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肆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圈于异学。

    2.张之洞与《劝学篇》

    (l)生平及活动

    张之洞(1837一1909),清末重臣及洋务派首领。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领袖人物,张之洞一生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影响甚远。他以翰林起家,曾做过两任学政,先后主管湖北和四川两省的教育工

作,后来先后担任山西巡抚以及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两江总怪,创建了一批著名的书院和洋务学堂,并大力提倡留学教育。1年调京,任军机大臣,并兼管学部。在四十多年的为宫生涯中,张之洞几乎一直没有中断过

教育活动。(劝学篇》是其主要的教育代表作品。

    (2)《劝学篇》的主要内容

    在《劝学篇》中,张之洞充分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9篇,外篇15篇。内、外篇各有主旨:“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而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并试图为此后的中国教育改革提供

理论模式。内篇专从“中学”发题,外篇专从“西学”发题,但所论常兼及中、西学的关系。何为’‘中学”?‘,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对“中学”的各方面都要通其大概,但张之洞最注重的是纲常名教。因为“三纲”是维持封建王权和家族伦理的基本准则,“三纲”的废除必然招致封建社会秩序的彻底崩溃。何为“西学’?“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在西政、西艺、西史三类西学中,张之洞又着重对西政、西艺加以解释和强调。西政是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即近代西方科技。

对于中、西学的关系,概言之为’‘旧学为体,断学为用,不使偏度,,。“中学”为主,“西学”为用;“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国家、民族和祖国文明的情感,是保国、保种、保教的前提。张之洞明确指出,“中学”是立国的主体,是一切学问的鉴础,必须放在学习的首位,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