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官僚之家,人大学堂的目的是为升官发财。校政腐败,学校制度混乱,学生求官心切。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不少师生品行不检等。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后,对北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l)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深学问之地”。教师不热心学问,学生把大学当作做官发财的阶梯,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间的条件和氛围。具体内容包括:①改变学生的观念。“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要求学生一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要求学生“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②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蔡元培认为,要打破北大的旧习惯,不仅要改变学生的观念,还应聘请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能力的学者担任教授。他在教师聘任上不问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只注重学术造诣。根据这个原则,他对北京大学教师队伍进行充实和整顿,一方面延请学有所成、富有声誉的专家学者来北大任教,一方面辞退了一些不称职的中外教师。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的进步。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还十分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为学习创造条件。④砒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倡导成立了各种体育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演剧会等,培养学生的正当兴趣。为了提高师生的道德修养,蔡元培还将“敬德会“的组织引入北大。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蔡元培认为,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莱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他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这
是其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还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蔡元培任校长后,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从全校每5名教授中选举评议员1人。评议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另外,,还组织各门教授会,由各门的教授公举教授会主任,其职贵是:分管各学科的教务,规划本学门的教学工作。
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就在于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贵任交给教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学术’一词代表两方面:“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术”之别,实际上就是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之别。学与术的关系是:“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没有基础学科的发展,应用学科的发展决不会有后劲。鉴于当时存在“重术而轻学”的现象,蔡元培认为大学要偏重于纯粹学理研究的文、理两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将北京大学工科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并入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专业门类,加强两科的建设。北大遂由原来的五科改为文、理、法三科大学。②沟通文理,废科设系。传统文、理分科的做法已不适应近代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故废科设系。③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为落实“沟通文理”思想,北京大学于1917年10月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为文、理科学生相互选修课程提供了方便。1922年以后,全国其他高校也纷纷采用选科制。
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的改革是全方位的,除上述之外,还有不少开风气之先。如1 }年2月,允许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改革不仅使北京大学的自身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北京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北大也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