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
五四运动时期,在社会剧变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教育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和相应的教育实践运动。
1。平民教育思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教育”思潮的发展和当时的民主思潮相联系。它包含了这样一些内容:提倡教育普及,反对教育的等级性和教育特权。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和教育,反对强迫训练的教育。总体上要求教育所有国民都具有参与民主政治的素质,养成合格公民的资格。
‘“平民教育”思潮和实践在发展中表现各异,主要有两大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倾向改良主义的平民教育思想,希望通过平民教育,逐渐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另一种倾向是革命的平民教育思想,主张平民教育不仅传播文化知识,更主要是唤起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坚持这种思想的人主要是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像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人。他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劳苦大众走革命的道路t这是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的工农革命教育的源头。
1923年,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平民教育运动,在全国各地设立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问字处,大规模地推行平民教育,掀起平民教育的高潮。1925年后平教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平民教育运动的主流地位渐为乡村教育运动所取代,并最终融入30年代流行一时的乡村教育运动。
2。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工读”的一般含义就是提倡“做工和求学相结合”,“做工和读书相结合’,。但在思潮发展和具体实践中,“工读”这两个字实际表现出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含义是勤工俭学。即以勤工的方法达到俭学的目的,勤工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解决求学的费用。第二种含义是工学结合,就是要求把所学的内容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第三种含义是劳心与劳力的结合,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养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平等的观念。第四种含义是出于建立一种“新村”社会和“共产’,社会的理想。采用和平演变和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变。第五种含义是强调学生和知识分子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与工农共同生活、劳动过程中发展对工农的感情,唤起工农的革命觉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强调的正是这种工读主义道路。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从产生时起就和海外中国留学生,特别是法国留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五四运动前后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可以说是“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一次大规模实践。
3,职业教育思潮
从1915年开始,“全国教育联合会”多次提出推进实业教育的议案。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以适应生活”的任务,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行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职业教育思潮也是应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而兴起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工商业的法令大部分被北洋政府所继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补充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入,推动了职业教育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4.科学教育思潮
科学教育思潮整体包括两个方面:“科学的教育化”与“教育的科学化“。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含义不同。“科学的教育化”是让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科学在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分盘,‘’科学.”一词一般‘限于近代自然科学课程。“科学教育化”正是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中科学课程的分童不够而提出来。在提倡料学知识教育化的同时,又开始关心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问题,主要提出了这样一些观点:科学的教育不能只注意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而应注意实验、启发、理解;科学教育不光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养成一种科学的精神
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等。“教育的科学化”就是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办理教育。教育的实施必须以教育理论和科学的研究为根据,教育理论研究又必须运用调查、测验、侧量、统计、实验、观察等科学方法来进
行。在1921年前后,教育界掀起了一次推广教育调查、教育测盘、心理侧验的高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