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来源: 2017-09-15 14:58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非统考)

(一)柳海民《教育原理》的观点

1、教育学的萌芽

(1)       涵义: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伴随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

(2)       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

(3)       特点     第一、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第二、对教育经验的大量论述,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       标志:1623 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了出来,从此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2)       代表作品: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拉伊《实验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3)       特点

    第一、教育学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且这门学科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分化,新的教育学科也在不断地出现

    第二、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局限,在资产阶级教育科学领域内,始终不免存在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缺点

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

(1)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代表作品:列宁建国初草拟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有关教育的条文和《青年团的任务》、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的《教育学》、李浩吾《新教育大纲》、布鲁纳《教育过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

4、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译介日本教育学阶段     据实藤惠秀监修等主编的《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统计,从 1896 年到 1911 年,中国共译日本教育类书 76 种。其中流行面广、影响面大的是 1901 年载于《教育世界》,由日本立花铣三郎著、王国维译的

《教育学》     从形式上看,此时介绍过来的教育学,基本上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

21920 1949 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的阶段

    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以杜威来华讲学作为契机的,从此,中国把学习的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

    除了美国的译本之外,西方其他各派的教育专著也开始翻译过来,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贤伉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

(3)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苏联的阶段     1949 11 月开始,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凯洛夫主编《教育学》的部分章节

    1950 年,新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部门陆续组织翻译和出版了一些苏联的教育学教材。在这些教育学教材中,以 1950-1951 年出版的凯洛夫著《教育学》(上、下册)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4)       1977 年至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1979 年开始,各个类别、各个层次公开出版的教育学教材可谓风起云涌

与此同时,这一阶段也注意了译介苏联、西方的教育学教材和属于教材性质的著作。如巴拉诺夫等编的《教育学》、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的《现代教育学基础》、布鲁纳著的《教育过程》

 

(二)孙俊三《教育原理》的观点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       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       代表作品:《论语》、《学记》、《大学》,《论演说家的教育》

(3)       特点     第一、教育学在它的初期阶段是跟政治、伦理、哲学、文学乃至宗教思想混杂在一起的     第二、教育学上的独立命题和范畴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第三、当时在教育经验的总结上,虽已达到一定的理论程度,但在理论上抽象概括的层次较低,仍然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上,缺乏科学依据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       时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

(2)       代表作品:《大教学论》、《爱弥尔》、《康德论教育》、《林哈德和葛笃德》、《普通教育学》

(3)       特点

    第一、由于教育实践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对教育现象和问题具有更为抽象和更合乎规律的认识和解释,教育学的理论化、科学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二、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对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探索,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确立了比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教育理论     第三、开始重视教育理论对实践、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四、对理论的论证方法主要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

3、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

(1)       时间: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

(2)       代表作品:《教育论》、《实验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凯洛夫《教育学》、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孟宪承《教育概论》、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3)       特点

    第一、教育学从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更新和丰富自己的内容     第二、教育学也逐步利用和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使教育学的研究走向深入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       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2)       代表作品:《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过程》、《教学与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终身教育引论》、

《学会生存》

(3)       特点

    第一、由于科学的高度分化和综合的趋势越来越趋于主导地位,教育学也开始迅速地分化和拓展,除教育学科门类迅速增加,内容更加丰富之外,教育学也日益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逐渐深化     第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建与推广,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5、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       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2)       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

(3)       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