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 教育是上层建筑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而教育也具有阶级性,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特点 第二、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而教育目的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所以,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第三、生产力同教育的联系是间接的,必须以经济基础为中介
第四、教育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传递给受教育者,其中人文、社会科学以及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二) 教育是生产力 第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第二、科学技术从生产实践领域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以后,其科技成果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三、教师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教师已成为总体工人中的一员第四、从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杠杆
(三)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该学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既不能把它简单的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双重属性说有几个分支:
1、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但总体来看不能说教育就是上层建筑
2、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生产力,理由如下: 第一、从教育的生产力因素和上层建筑因素在不同历史阶段作用的演变来看,教育的生产力因素处于更长时间的支配地位,所以教育基本上属于生产力 第二、人才培养规格包括德智体三方面,德属于上层建筑,而智体构成劳动力,是生产力的范畴,因此教育在生产劳动力占中心地位,所以教育基本上属于劳动力
3、教育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属于生产力,但主要属于上层建筑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包括各种因素在内,其中教育目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德育、美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逻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则不属于上层建筑
4、教育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
(四)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方式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联系,既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也同生产力关系有关;既同经济基础相联系;同也政治、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有关。因而,教育的本质是其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的统一,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者将外在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知识,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促使个体的身心发展。该观点的依据是教育的内部矛盾,即社会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
(六)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种观点认为作为促使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主要手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给予影响,促使其发展的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