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述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1、统考的观点
(1)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要求教育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
(2)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方法
(3)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因材施教
(4)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观点
(1)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3) 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
(5) 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3、柳海民《教育原理》的观点
(1)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我们的教育必须根据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等
(2)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进行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4)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4、孙俊三《教育原理》的观点
(1) 顺序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顺序的要求,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可“ 揠苗助长”、“ 凌节而施”,否则,就会欲速不达,甚至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2) 阶段性又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阶段性。我们在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时都必须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 使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相应的特点, 绝不能 “ 一刀切”、“ 一锅煮”。还应该看到, 个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前一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阶段是相互衔接的,不能截然分开的
(3) 不均衡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应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探明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便加快个体身心发展速度,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4) 差异性要求我们的教育除必须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必须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了解个体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式,了解每个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才能、潜力和积极因素,弥补各人的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别差异的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使个体的身心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5) 稳定性为现代教育大规模培养人才的集体性教育提供了基础,这就要求教育根据发展阶段的稳定性,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和措施。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每一发展阶段中那些比较稳定的共同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6) 可变性要求教育充分利用发展的可能性,走在发展的前面,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7) 互补性的存在使教育者乃至每一个人树立起这样的信心:不管个体自身条件处在怎样的状态下,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也就存在,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永远共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