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课程评价的含义
1、课程评价的含义
(1) 什么是课程评价 不同的学者对课程评价可谓见仁见智,常见的课程评价定义有如下几种: 第一、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 第二、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 第三、是选择和分析有关信息,确定课程决策的方案 第四、是运用专业知识,判断课程实施的过程
(2) 课程评价与学业评价的关系 区别:学业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业,可以了解学生学业的进步或退步状况,掌握教学和学习效果;课程评价比学业评价外延更大,课程评价不仅包含学业评价,而且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 联系:学业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评价的基础
(3) 课程评价的类型 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它比较注重整体分析,力图表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做出判断 形成性评价:是贯穿于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它比较注重细节分析,旨在寻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使课程更加趋于合理
2、课程评价的模式
(1)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模式
代表人物: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又称为“传统评价观” 主要观点:
第一、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来判断教学效果 第二、课程的有效性取决于课程实施时学生的行为变化,评价者关注课程是否真正发生了作用
第三、课程开发者的任务就是描述可以测量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可以通过标准参照测试予以测量 不足之处:
第一、课程实施后才开始进行评价 第二、注重普遍性,忽视非典型性 第三、局限于可以测量的目标,忽视难以测量的重要目标 第四、采用某些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测量方法 第五、消耗太多的时间和资源
(2)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模式
代表理论:被称为“新课程评价观” 主要观点:
第一、与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模式相对,旨在克服后者的诸多弊端 第二、非常注重环境对课程的影响以及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 第三、认为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测试的结果,应该考虑多种因素 第四、提出研究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是了解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不足之处:
第一、以主观印象为主,客观性不够 第二、难以归纳评价结果,难以将评价结果推广运用到其他环境中去 第三、在评价过程中,几乎不考虑采用量化方法 第四、强调环境中非典型和非寻常的情况 第五、评价对象不突出
3、课程评价的功能
(1) 诊断功能:所谓诊断功能是指课程评价能够对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与分析,找到症结和原因所在,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的建议
(2) 甄别功能:所谓甄别功能是指课程评价可以对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3)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是指课程评价对实际的课程活动有定向引导的功能
(4) 调节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课程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让被评价者了解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或学习行为,促进自身进一步的发展
(5) 促进功能:所谓促进功能是指通过课程评价让被评价者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1) 课程目标的评价 第一、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是否一致 第二、课程目标的可行性问题
(2) 课程计划的评价 第一、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是否一致
第二、课程结构设置是否合理
(3) 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评价
四、课程改革
(一)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1、政治因素如何影响课程改革
(1) 课程改革目标的确定
(2) 课程改革内容的选择
(3) 制约课程编制的过程
2、经济因素如何影响课程改革
(1) 劳动力素质提高制约课程目标
(2) 经济的地域差异性制约课程改革
(3) 市场经济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 第二、课程目标的综合化
第三、课程结构的优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