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一、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1、基本观点
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1) 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
(2) 一个人应为他自己受教育,而不是为社会需要受教育;
(3) 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个人;
(4)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得到发展。
2、代表人物
(1) 卢梭 主张把儿童培养成“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公民。
(2) 帕克 主张顺应儿童的自然倾向进行教育。
(3) 艾伦.凯 主张儿童自主、自由的发展
(4) 人本主义者 马斯洛、罗杰斯
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1、基本观点
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具体观点是:
(1) 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
(2) 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3) 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
2、代表人物
(1) 柏拉图 教育是社会政治的附庸。
(2) 孔子
(3) 法国涂尔干 主张教育在于使年青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4) 德国凯兴斯泰纳 国家主义倾向 认为国家利益无条件高于一切德国的那笃普、法国的孔德
(三)生活本位论
1、 基本观点
“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关注使受教育者将来如何生活。
2、 代表人物
(1) 英国斯宾塞 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
(2) 杜威 反对将教育视为未未来生活而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
(四)文化本位论
1、 基本观点
“文化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产生于二十世纪 20 年代,是德国文化教育学派(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的主张。
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的要围绕文化来展开,用“文化”来统整教育、社会、人三者间的关系,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能够自动自觉地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2、 代表人物
(1) 斯普朗格 教育是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而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是一个从客观文化价值到个人主观精神生活的转化过程。个体在接受文化、创造新文化的同时,内在地创造了掌握文化的新人。
(2) 李特
二、在确立价值取向中注意问题
1、 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
2、 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
3、 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
课堂练习
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中,争论最多、影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性的问题,是( )之间的矛盾或平衡问题。
A.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
B.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要求
C.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
D.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洛克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受教育者 D.教育手段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