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20世纪德国的教育
(三) 20世纪德国的教育
1.魏玛共和时期(1919—1933)
1918年德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政府,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但旋即被资产阶级扼杀,变成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的魏玛宪法对教育进行了改革。
(1)初等教育
德国在全国实施了建立4年制统一初等国民学校制度(基础学校)。基础学校的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并由地方学校管理局直接管理。全国所有的学龄儿童,不论阶级出身,一律均须进基础学校学习。基础学校毕业后,经考试少数成绩优秀者升入各类中学,大多数进入4年制的高等国民学校继续学习,以完成8 年义务教育。德国教育史上传统的双轨制,在学制形式上被废除。
(2)中等教育
一是取消了中学预备学校阶段,使其开始建立在统一的基础学校之上。二是除帝国时期的文科中学、实科学校、文实中学和中间学校继续存在外,还增设了德意志中学与上层建筑中学。中间学校主要招收基础学校毕业后无法升入中学、又不愿意进入高等国民学校的学生,学制为6年。文科中学、文实中学、实科中学学制9年。这三类学校都与基础学校衔接,为学生升入大学提供服务。德意志中学与其他中学一样招收基础学校毕业生,以德意志文化、德意志学科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浸透着日耳曼民族沙文主义的精神。上层建筑学校与国民学校7年级相衔接,课程具有德意志中学和实科中学的性质。
(3)高等教育
共和时期的德国大学又逐渐恢复了它作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中心的地位,并且实行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使德国的学术进步和文化提高较各国为快。
总之,共和时期的德国各级各类教育均较前有了较快的发展,双轨学制也有所改变。但教育中始终贯穿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为德国法西斯主义教育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2.《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
1959 年,联邦德国公布《总纲计划》,对全国普通教育的学制作了全面规划。它要求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观察阶段的教育。观察阶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在中等教育上,建议设置三中中学:主要中学、实科中学和高级中学,分别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3.《高等学校总纲法》
1976年,联邦政府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这是联邦德国战后第一部有权威的高等教育方面的法律。规定:正规高校修业年限为四年,无特殊情况不的延迟毕业;对大学的任务、入学许可、学校内部人员的构成、学校组织和管理、校长的任期、学历的认定等作了规定。《总纲法》的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点,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国际竞争的需要。1985年对《高等学校总纲法》进行修订,删去了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模式的内容,坚持高等学校多层次、多样化办学原则。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