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语言与逻辑
第四节 语言与逻辑
我们知道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语法中的词、句,甚至章法中的篇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只有提高了思维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写作,要学习语文,要学点语法,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重要的是要学点逻辑,了解思维的基本法则。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不懂得思维的规律,说话写文章容易犯逻辑错误,也就不容易把意思表达确切。因此,在遣词造句,缀句成篇时,既要注意语法,又要顾及逻辑。
逻辑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这三个部分。
一、概念
其中概念是基本要素,它一般是由实际意义的词或词组来表达的。我们学习词汇,首先要理解它的意义,然后还要了解它的结合能力,也就是了解它能够和哪一些词搭配。
(一)概念的两种基本性质
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的本质属性,这也就是它的内容。
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总和,即它的适用范围。
我们常犯的用词不当的错误,多半是由于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楚造成的。
(二)概念的关系
要想用词确切,除了正确地理解词语以外,还要在逻辑上辨别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概念之间有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
① 在相容关系中,又有同一关系,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
*1 同一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内涵相同,外延全部重合。一般相当于语法中的完全同义词或同义词组。
案例1: “一米”――“三尺”
案例2: “留神”――“注意”
*2 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外延部分重合
标准案例:青年、学生、运动员
病例:参加大会的有青年,有学生,有工人,有运动员。
分析:
交叉概念在文章中最容易用错。案例中除了学生和工人没有交叉外,其余都有。把有交叉关系的概念这样并列起来,就使得概念模糊不清,这在语法上也造成了病句。
*3 从属关系――指在两个概念中,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被包括在另一个概念外延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从属关系。
案例1: “青年”――“学生” “青年”――“青年工人”
案例2: “学生”――“大学生” “学生”――“中学生”
分析:
在案例1中,青年是大概念,即属概念,而从属它的“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就是小概念,即种概念。
把大概念和小概念并列起来是不合逻辑的,也是病句。了解概念的这些特点,对于判断、推理,对于论证具有重要意义。
② 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就是指同一个属概念下的两种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这种关系称为不相容关系。
它又分为矛盾关系、对立关系、并列关系。
*1 矛盾关系――即是与非的关系。
案例:青年――非青年
*2 对立关系――即正与反的关系。
案例: 好――坏 香――臭
*3 并列关系—-即同属概念下的两个以上种概念之间的对等关系。
案例1:散文――诗歌――小说
案例2: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分析:
案例1同属文艺概念范畴。
案例2同属学生概念范畴。
了解这些关系,我们就可以确切的使用概念,也可以分辨出一些用词不当的错误。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