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领导行为的研究
领导行为的研究
在西方,对于领导行为的研究相对群体行为的研究来说,不仅多,而且更为深入,这里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领导者品质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亨利,1949年在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成功领导者应具备的12种品质:
⑴成就需要强列,把工作成就看成是最大的乐趣,置于金钱报酬和职位晋升之上,因此愿意完成艰巨的任务;
⑵干劲大,工作积极努力,希望承担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
⑶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上级,认为上级水平高,经验多,能帮助自己上进和提高,因而尊重上级,与上级关系较好;
⑷组织能力强,能把混乱的事物组织得很有条理,能从资讯中预料事物发展的动向;
⑸决断力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备择的方案加以权衡并作出选择;
⑹自信心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目标坚信不移,不受外界干扰;
⑺思维敏捷,富于进取;
⑻竭力避免失败,并且不断接受新的任务,树立新的奋斗目标,驱使自己前进;
⑼讲求实际,重视现实,不去关心不肯定的未来;
⑽不能只对上级亲近,而对下级疏远;
⑾对父母没有情感上牵挂,而且一般不同父母在一起;
⑿忠于组织,尽忠职守。
美国行为学家鲍莫尔则认为,企业家除了掌握领导艺术、具备高效率的企业领导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能与人合作,用感化和说服的方法来赢得人心;
⑵实事求是,高瞻远瞩;
⑶善于授权,把适当的职权授予下级,而自己抓大政方针和重要的事项;
⑷善于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起来调动下级积极性;
⑸灵活机智,权宜应变,不生硬僵化;
⑹责任心强,对自己严格要求;
⑺富于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力求创新;
⑻勇于负责,敢担风险;
⑼谦虚谨慎,尊重他人;
⑽自持严格,受别人尊重。
二.领导方式理论
(1)连续统一体理论
这是美国坦南鲍姆和施密特二人所提出的选择领导模式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好的领导方式是取决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任务的性质、职权的关系和团体的动力等。所以领导方式决策的基本变量便是经理运用职权程度与留给下属享有的自由度之间的比例。
他们将领导的行为列成一个连续的图谱,从独断型到放任型,共分为7个等级,根据领导特点的不同有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
图6-7
从连续体所提供的频谱带中选择领导方式,必须运用权变的观点,结合行为中的灵活性,审时度势,来确定其在统一体的位置,选出领导的方式。
(2)二维领导的模式。俄亥俄大学企业研究局在1945年提出一种领导方式的模式。他们把领导的行为归并为两个方面,一为主动的结构,指以工作为中心;二为体谅的结构,指以人际关系为中心。根据他们的研究,同一位领导人可能这一方面的比重大,而另一方面比重小,所以他通常是两方面兼而有之的一个综合体。如图所示:
图6-8
在第四象限领导人是最关心工作,第二象限的领导人最关心的是领导与部属间的关系,互相尊重的气氛较浓。第一象限的领导人则视具体对二者均关心。具体是那一种比较好则情况而定。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使得我们能同时兼顾领导行为的两个方面。
另外一种二维领导模式是管理方格理论。这是美国行为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提出来的。他们用横轴表示对事的关心度,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度,并将纵横坐标轴都划分成9格,作为关心的标尺。如图所示:
图6-9
管理方格图中1.1型表示贫乏的管理,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都很小;1.9型表示任务管理,重点抓生产任务,不大注意对人的关心;9.1 型表示所谓的俱乐部式管理,重点在对人的关心,企业充满轻松友好的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5.5型表示中间型管理,对生产和人的关心都不偏重,完成任务不突出;9.9 型表示理想型管理,对生产和人都很关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管理方格理论在美国等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受到了管理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管理方格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方式,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是以X理论为指导思想而强调监督;或者以Y理论为指导思想而强调放任,这些都有趋于极端之弊的倾向,管理方格的提出,仍然是要考虑情势因素的。后来这种理论经由费德勒延伸为一种权变的管理模式。
(3)Z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William G. Ouchi )提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管理理论。他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就都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密,因此他主张以坦白、开放和沟通作为基本的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他专门研究了日本的企业,对日美两国的企业进行了比较,把领导者个人决策和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这种组织对员工实行短期雇佣和快速提拔,要求员工专职专能。这不利于诱发员工的创造精神,易于造成决策的失误。而日本的组织和这种组织是不一样的。他将日本的组织称之为Z型组织,其特点是:
①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使员工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②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的制度;
③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的人才;
④合理过程既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⑤采取集体研究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决策方式,既吸收有关人员共同讨论、协商、集思广益,最后由领导者作决策并承担责任;
⑥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对待,每个人对事物均可作出判断,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
大内认为美国企业必须通过学习日本的经验而实行革新,建立民主组织。这种像日本的组织就叫Z组织,这种组织是日本在战后经济起飞的重要原因。
而美国的企业组织( A型组织)要变成为日本的组织(Z 型组织)一般要经过13个步骤:
①参与变革的人员学习领会Z理论的基本原理;②分析企业原有的管理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③企业的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新的管理策略;④设置高效合作、协调的管理组织机构;⑤培养管理人员掌握弹性的人际关系技巧;⑥检查每个人对将要执行的Z型管理思想是否能充分地理解;⑦让工会参与变革;⑧确立稳定的雇佣制度;⑨制定长期的合理的考核和提升制度;⑩经常轮换工作,以培养人的多种才能,促进企业成为有机的合作系统;11认真做好第一线人员的发动工作,使改革能在基层顺利进行;12实行参与管理;13建立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全面整体关系。
参考注释:
[1] Elton Mayo, The Human Prolb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33.
[2] A. H. Maslow,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4.
[3] Frederick Herzberg,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1966.
[4] Douglas McGregor,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60.
[5] E. H. Schein,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USA: Prentice Hall, 1985.
[6]杨锡山:《西方组织行为学》,第186页。
[7] K. Lewin, 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 Selected Paper in Group Dynamic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48.
深入阅读建议
1.K.Lewin,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 New York: Harper & Row,1948.
2.E.Mayo, 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33.
3.A.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1954.
4.D.McGregor,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60.
5.V.H.Vroom,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1964.
思 考 题
1. 简述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历程。
2. 梅奥的霍桑实验解决了管理学中的哪些问题?
3.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 麦格雷格的X-Y理论的管理学含义是什么?
5. 卡特·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6. 20世纪领导行为研究有哪些新进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