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开展了道德两难故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来研究道德的发展。认为道德发展遵循三水平六阶段模式,即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是通过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结构的重新组织这个发展过程出现的。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促进这些阶段的发展。
1.前习俗水平(小于9岁)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避罚服从取向)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
具有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主要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该水平的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为了避免受罚,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自我中心,朴素的自利主义,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要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
2.习俗水平(10——20岁)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遵守法律取向)
遵从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观中个人的地位或作用。该水平的儿童顺从传统与社会要求,谋求他人赞赏;服从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遵守社会规范。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法制取向)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
这一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人们面临道德情境时,可本着自己的良心以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道德判断,而未必受传统习俗或社会规范所制约。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家长或教师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儿童的年龄。可以通过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来帮助学生发展道德推理。注意文化和性别对到的推理的影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