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广搜
广搜。就是要搜集、积累素材。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工作生活领域,在工作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许多有名的作家或是记者,他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有一个专门的本子来记录平时所想到的线索,也就是突发的灵感,或者是突然发现的好的素材,这些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以后,日积月累,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著名作家邓拓说:“半个月读一本天文学,积累了一些有用资料,半个月读一本地质学,又积累了一些有用资料,半个月不多,一年有十二个月就有二十四本了。”马克思写《资本论》,仅经他摘抄的主要参考书就达1500多种。还要做到“三个积累”,即语言的积累,语言是写作这所房子的砖瓦,要通过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情感的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写法的积累,“《文选》烂,秀才半”,实践出真知,只有多方尝试,不断探索,才能悟得真谛,取得真经,掌握真理。
三是勤写。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巴甫连柯有一句名言:“作家是用手思索的。”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写,才能接触到语言。老舍先生曾对人说,他有得写、没得写,每天至少要写五百字。比如我们常常说:所谓的编辑,就是“欢迎来稿”,就是自己写不出文章,也不想让别人写出文章的人。季羡林先生曾撰文呼吁编辑要多写文章。在《希望编辑多写文章》一文中说:“我向来非常支持和赞赏编辑们也能多写写文章。当然有很多优秀的编辑兼作者,如原《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副总编周瑞金,1991年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炎黄春秋》的编辑杨继绳,写作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墓碑》是建国以来国内第一本以此为题的学术著作。原《财经》现《中国改革》、《新世纪周刊》、《财新传媒》的总编胡舒立,2011年4月,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获评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时代》周刊称,胡舒立13年前创办《财经》,后再创财新传媒,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杰出新闻报道的典范”。量变到质变,量的积累是基本前提。要集腋成裘,积土成山,聚沙成塔。吴燕妮讲课中曾说:我可以向大家传授推销知识,但永远教不会将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人。写作技巧别人说的、书上写得再好,但永远教不会具体每一篇信息的写法。克服高台跳水的畏惧,只能靠勇敢地跳下去。并且只要有所发现,有所感想,就可以动笔,像《何典》主张的那样:“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重新做出来。拾得篮中就是菜,得开怀处且开怀。”
四是敏察。观察是一切动物赖以生存的本能,人也不能例外。而“敏于观察”则是科学家及成大事者的特殊本领。再说一个古代关于“敏于观察”的故事。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被俘后,皇太极派人百般劝降,并答应委以重任;洪承畴则宁死不降。皇太极遂命范文程(宋朝宰相范仲淹的二十八世孙、皇太极最重要的汉人谋臣)规劝其降,范文程见到洪承畴,刚一开口,便被洪承畴骂得狗血喷头;范文程并没有恼怒,一任其骂,却暗暗地观察到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让范文程如获至宝,对着洪承畴打了一躬,便急匆匆的复命去了。见到皇太极便恭喜、贺喜啊!皇太极急切地问:“莫非他同意降了?”范文程说:“哪里那么容易啊,只不过有一线希望而已。”皇太极问:“此话怎讲?”范文程说:“当他大骂我的时候,忽然棚上飘落一丝灰吊,恰好落在洪承畴的战袍上,他当即停骂,用手指轻轻的弹掉…… 圣上你想,一个视死如归的人,还能在意一丝灰吊吗?!所以,我断定:只要圣上亲自出面抚慰之,再施以恩德,洪承畴必降。” 皇太极亲临囚室,感到室内甚寒,遂解下裘皮大衣为洪承畴披上,好言慰之。洪承畴大为感动,遂降。所谓敏察,就是观察时敏锐、细心,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别人看到了的,你看得更深入细致。法国作家莫泊桑早年曾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大作家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我们搞写作的同志,应当成为站在时代船头的了望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一个“消息灵通人士”、“材料篓子”和“信息库”。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行内还是行外,身边还是远处,都要做到尽收眼底,了然如胸。
五是常思。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有多远,行动就会有多远。拿破仑说:世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剑。福鼎说,人类最伟大的武器就是他熊熊燃烧着的灵魂。温家宝总理还引用古希腊泰勒斯的哲言寄语大学生:“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那就大有希望;一个民族如果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思考能力是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一种长期积累,关键时刻的灵光一现,是靠平时大量的思考积累而成的。很难想象,一个平时庸庸碌碌、懒于思考的人,关键时刻能拿出好主意、派上大用场。伽俐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人人会做,但是能够意识并发现自由落体定理的存在,仅有伽俐略一人;苹果落地的现象人人都能看到,但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只有牛顿一人;泡澡可能人人都泡过,但发现浮力定律的只有阿基米德一个。这里面没有什么惊人的秘密,就是因为伽俐略、牛顿、阿基米德他们都是十分注重研究和思考的人。
上帝创造了三个苹果。 第一个苹果让夏娃吃了,结果创造了人类。 第二个苹果砸在牛顿脑袋上了,结果创造了工业社会。 第三个苹果让乔布斯咬了一口,结果创造了信息社会。
有的同志整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工作却没有什么起色,为什么?不能、不愿、不会思考,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深入思考,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重点,工作才会有起色、有进步;只有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观点,才不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从事公文写作更加离不开思考,事实一再证明:能够写出那些立意高远、见解独特的公文的同志,无一例外都是思考研究能力相当强的同志。要多思考一下领导和上级机关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领导和上级机关的需求是什么,向领导机关上报工作的侧重点是什么,要多思考规章制度的健全、工作计划的内容、调查研究的目标、督察督办的措施等等。既要多思考自身的事、本单位的事,又要跳出单位和行业来思考,还要思考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做到有全局眼光、长远知见、战略思考。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