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
一、著作权:亦称版权,指文献、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一)著作权权利范围:包括人身权(与作者人身不可分割)和财产权(带来经济利益)。
邻接权是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指作品传播者就其传播作品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和投资二享有的权利。离开作品无法存在。
(二)著作权特征:1.无形,2.专有性,3.时间性,4.地域性,5.可复制性。
二、著作权法
(一)立法依据和立法原则
1.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立法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总则”第一条,保护作者和传播者的利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是两项根本原则;2)另一项原则,是尊重国际著作权保护惯例,积极参与国际性的著作权保护。如《伯尔尼公约》。
(二)我国有关著作权法的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9.7颁布,1991.6.1起实施;2001.10.27修订,当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8.2颁布,2002.9.15起施行;
3.《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6.4颁布,1991.10.1起施行;2001.12.20修订,2002.1.1起施行;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004.12.28颁布,2005.3.1起施行;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5.18颁布,2006.7.1起施行。
此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住宅区民事纠纷案件使用法律问题的一些司法解释等。
(三)国际著作权条约
1.《伯尔尼公约》,产生于1886年,曾经过5次修订,最近一次1971巴黎文本。我国于1992加入。
基本原则4条:1)国民待遇原则,2)自动保护原则,3)独立保护原则,4)最低保护原则。
2.《世界版权公约》,产生于1952年,曾于1971年修订过一次,我国于1992加入,但加入时未签署“附加声明”和两项议定书。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加25年。“非自动保护原则”及实施方式。
3.《TRIPS协议》是关贸总协定在1994年通过的一项重要协议。
1)作 用:第一个将知识产权纳入世界贸易范围的国际条约,对促进各国知识产权立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2)立法目的:
总 目的——减少国际贸易中的阻力,促进对知识产权实施充分有效的保护,并保证相关的保护措施于程序不成为合法贸易的障碍。
具体目的——在于在原则、规则、纪律上建立多边结构,以处理国际假冒商品贸易问题。
3)内容要点:7个部分,共73条。其中所说的知识产权包括:
1*著作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的信息专有权。
4.两个国际互联网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25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33条,产生于1996年,我国于2006年12月加入。
1)产生背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7年制订。
2)主要特点:主要解决数字化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保护的问题。
3)内容要点:
1*遵守《伯尔尼公约》,2*将计算机程序作为《伯尔尼公约》中的文字作品保护;
3*保护任何数据或其他资料的独创性汇编物;4*去而发行权和出租权,包括表演者和制造者的出租权;
5*按“三部检验标准”确定了对权利的限制范围;6*重申《伯尔尼公约》所要求的追溯性保护;
7*摄影作品保护期延长至最短50年,8*规定了提供执法程序的义务。
5.《录音制品公约》,1971年在日内瓦签订,我国于1993年加入。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