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出版活动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 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 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 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 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3)许多科技读物在提高人们的科技素养,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P11)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不仅是出版单位重要的生存、发展条件,而且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
(3)促进文化交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